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标志(logo)是表明事物特征的记号。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的飞跃发展,经过精心设计从而具有高度实用性和艺术性的标志,已被广泛应用于社会一切领域,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发挥着巨大作用和影响。
(1)据材料一,判断这两幅图分别属于哪一机构的标志?并分析其对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作用。
材料二 建构时序性的历史知识体系是学好历史的重要方法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根据历史发展特征划分阶段;任意选取其中一个阶段,结合史实说明该阶段的阶段特征。
从十月革命胜利到30年代中期,苏俄(苏联)曾经实行过哪些重要的经济政策?分别说明这些政策产生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广岛在早上9时14分还是生机勃勃拥有三十四万四千人口,到了9时16分就损失了六万零一百七十五人,死的死,失踪的失踪。四平方英里的城市文明,化为乌有……8月9日再干一次,又毁灭了第二个目标城市(长崎)的三万五千人。
——W·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第二卷
材料二:对于日本战败的真正原因,当事者和历史学家们意见不一。负责进行战略轰炸的人断言,即使没有原子弹,日本在1945年底也就完全被摧毁了。尼米茨海军上将始终认为,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使胜利得以实现,而且只有海军优势就足以获胜。苏联人的观点出人意料地得到了负责中国境内空中作战的陈纳德将军的支持。他认为,红军参战是决定因素,即使没有原子弹也会是这样……看来所有这些因素综合到一起,才把日本一步步引向失败,然后又使失败突然到来。但是有两个不变和压倒一切的因素早已注定了日本的命运:首先是日本经济上的弱点——它的经济潜力只及美国的15%…… 但是美国人——这是第二个决定因素——出色地动员和发挥了自己的力量。
——H·米歇尔《第二次世界大战》下册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二,说明H·米歇尔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投降原因的观点。
(2)你对美国向日本的广岛、长崎投掷原子弹作何评论?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罗斯福新政从一开始就遭到一部分资本家的反对。他们嫌罗斯福太迁就工人,课了垄断资本家的商税。报纸上连篇累牍咒骂罗斯福是“向富人敲竹杠”,说罗斯福天天在吃“烤百万富翁”。在关于《社会保障法》的听证会上,有人高喊:“这个法案是从《共产党宣言》第十八页逐字逐句抄来的。”胡佛在《国家工业复兴法》通过之后对政府干预经济生活的规定也感慨地说:“这简直是法西斯!”
——引自《世界现代史》
材料二:“总统先生”,一位年轻的记者曾经问过罗斯福,“你是共产党吗?”“不是。”“你是社会主义者吗?”“不是。”这位记者对罗斯福拒不承认自己属于哪种常规的意识形态感到困惑,最后问道:“那你的哲学是什么?”“哲学?”有些迷惑不解的总统回答说:“哲学?我是基督徒,是民主党人——如此而已。”
——引自内森·米勒《罗斯福正传》
请回答:
(1)为什么罗斯福新政会给部分人以“社会主义”或“法西斯”的印象?
(2)如何全面客观地评价罗斯福新政?
阅读下列反映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工人阶级状况的材料,回答问题。
第一条:工人包括童工每天工作时间不能少于十二小时。
第二条:每天早晨机器开动十分钟后,工厂大门即行关闭,任何织工均不得入厂。
第三条:在其他时间内,织工在机器运转时缺工者,按其管理的织机数目每台每小时罚款三便士;织工未经监工允许擅自离开车间者也罚款三便士。
第九条:所有梭子、刷子、注油器、轮子、窗户等如有损坏,由织工赔偿。
第十一条:任何在厂里的工人一经发现和别人谈话、吹口哨、唱歌或缝补衣服者,罚款六便士……
问题:你认为当时工人阶级的状况如何?
观察下列图表,回答问题。
问题:(8分)
(1)英、德、日、中四国人均GDP呈现何种趋势? (2分)
(2)自1700年至1913年英、德、日三国人均GDP变化的主要原因
是什么? (3分)
(3)与1913年相比,1950年德国和日本的人均GDP为何增加不多? (1分)
(4)近代以来中国的人均GDP持续落后于英、德、日三国,原因是什么?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