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六安双墩汉墓遗址被评为全国“2006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图1到图4所列文物不可能由该墓葬出土的是
A.图1铁兵器 | B.图2陶罐 | C.图3青花瓷 | D.图4铜壶 |
两次鸦片战争期间,中国经济领域出现的新现象有()
①自然经济出现瓦解②外国商品开始进入中国市场
③外资企业在中国开始出现④白银开始大量外流
A.①④ | B.①③ | C.②③ | D.②④ |
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中内在的原因在于()
A.“重农抑商”和“闭关禁海”政策的压制 | B.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 |
C.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 | 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 |
1776年发表的《国富论》写道:“中国一向是世界上最富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勉的国家。然而,许久以来,它似乎就停滞于静止状态了。”下列对“停滞于静止状态”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人口多,消耗大,影响社会财富的积累②经济政策不合时宜
③中国古代一直是世界最富的国家④作者的结论是基于东西方比较研究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④ | D.②③ |
关于唐代是否存在夜市,下列两则材料有着不同的叙述。材料一来自于《唐六典》:“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下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材料二来自唐代诗人王建《夜看扬州市》:“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对这两则材料理解最合理的是()
A.两则材料相互矛盾,不能判断唐代是否已有“夜市” |
B.材料一比材料二更具权威性,可以判断唐代没有出现“夜市” |
C.两则材料反映的地区情况不同,因此两者并不矛盾 |
D.反映了当时“市”的管理制度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的经济形势了 |
读《清代中期农业税与工商杂税变化趋势图》,从中我们可得到的信息包括:()
①农业税相对稳定②工商杂税逐渐增长并超过农业税③商品经济发展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A.①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