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明朝中后期至清朝前期的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人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体系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日后能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出现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A.“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的推行 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C.鸦片走私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 D.英国加紧对中国进行商品输出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苏联解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以下各项水利工程,修建于汉朝以前的是()

A.龙首渠 B.漕渠
C.都江堰 D.白渠

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引起这一变化的根原因是

A.公田变为私田 B.铁犁牛耕的推广
C.国家走向统一 D.封建制度的确立

下表说明
1965—1995年世界出口方向(占世界总出口百分比)

时间
发达国家间贸易
发达与发展中国家之间贸易
发展中国家间贸易
1965
59.0
32.5
3.8
1970
62.1
30.6
3.3
1975
46.6
38.4
7.2
1980
44.8
39.0
9.0
1985
50.8
35.3
9.0
1990
55.3
33.4
9.6
1995
47.0
37.7
14.1

(注:总数不足100归因于与经互会国家的贸易,国家未被区分,有误差。资料来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贸易趋向统计年鉴》)
A. 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大大推动了国际贸易发展
B.发达国家主导国际贸易阻碍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C.贸易失衡激化了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矛盾
D.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没有根本改变

保罗·约翰逊在《现代:从1919到2000年的世界》中写道:“(20世纪)80年代,人类刮起了一场巨大的求变之风……80年代成为当代史的分界线。民主精神恢复了自信,开始广泛传播。”这场 “求变之风”对世界产生的深远影响是

A.加快了西方政治民主化进程 B.壮大了国际社会主义力量
C.导致社会主义阵营瓦解 D.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

有学者认为:“如果世界结束于1820年,一部此前300年全球经济史的主体就会是东亚的奇迹……如果世界结束于1945年,经济史的主体就会是,伴随着北大西洋的胜利和一个高消费、高能源利用和高劳动生产力的世界的诞生成长。”下列选项,对材料中的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东亚的奇迹”受益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展
B.普遍奉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造就“北大西洋的胜利”
C.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北大西洋的胜利”的重要原因
D.“新经济”的广泛兴起促成了“北大西洋的胜利”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