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张兴办近代工矿交通金融邮政事业,并允许私人经营,允许使用雇佣劳动;主张与外国平等来往通商,同时用竞争手段抑制经济扩张。”《资政新篇》的这些改革建议,大多得到洪秀全的肯定,说明
| A.这个文件适应了太平天国革命的需要 |
|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对农民的思想产生了深刻影响 |
| C.当时的农民阶级要求发展资本主义 |
| D.农民领袖能够接受近代先进事物 |
以龙应台为代表的学者提出“战争,并没有胜利者”,交战双方的搏杀与暴力最终都没有胜利者而变得毫无意义。而一些学者认为这是一种“炮灰史观”的催眠术,让失败和胜利者并排站。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两者都以人道主义眼光审视战争 |
| B.分别代表了史学界的“眼光”下移与上移 |
| C.前者的史观遮蔽了战争的性质 |
| D.后者的史观承认战争失败者的价值 |
二战后,资本家积极鼓励职工购买和持有本企业的股票,进一步打破了资本家垄断企业股份的局面。美国实施职工持股的企业,1974年为300多家,职工人数十余万人;1995年已达12000多家,职工1200万人,占全国职工总数的10%。这一现象
| A.增强了资本的社会化趋势 |
| B.形成资本家、工人共管企业的局面 |
| C.完善和扩大“福利国家”规模 |
| D.使职工持股的企业成为现代企业主流 |
1933年罗斯福实行新政后,美国商品获得了更大的海外市场,国内商品价格也有一定提高,债务人特别是农民的债务负担减轻了将近一半。对这些变化起直接作用的新政措施是
| A.整顿财政金融 | B.调整农业结构 |
| C.复兴工业生产 | D.实行社会救济 |
1973年3月,苏共中央和部长会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工业管理的若干规定》的决议,决定通过合并企业,建立生产联合公司和工业联合公司并减少管理层次来改进工业管理体制。此后,联合公司在苏联普遍建立起来。到1979年,联合公司达3947个,参加的企业共有17516个。这一措施
| A.使苏联摆脱了斯大林模式的束缚 |
| B.使苏联成为能与美国匹敌的超级大国 |
| C.使现代企业制度在苏联得以建立 |
| D.揭开了苏联工业管理体制改革序幕 |
1971年,苏联政府在关于五年计划的报告中说“商品货币关系在我国具有新的、社会主义的内容。当然,我们要批驳主张用市场调节作用取代国家集中计划的主导作用的各种错误观点。”这表明苏联政府试图
| A.废除对企业的指令性计划 | B.由市场决定产品价格 |
| C.鼓励私营企业发展 | D.减少对企业的行政干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