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人在反思传统文化时,有的人“由增入外界新形式新规则使之具有新意义”,有的人“厌恶固有文化中这若干缺陷,而从事批判与排除”。这两种人的代表分别是
| A.魏源、洪仁玕 | B.洪仁玕 、康有为 |
| C.康有为、孙中山 | D.孙中山、陈独秀 |
下列关于新中国外交情况的表述,错误的是()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
| B.日内瓦会议显示了中国在解决地区问题中的重要性 |
| C.中国参加不结盟运动后,发挥了重要作用 |
| D.中美关系正常化打破了中国的外交僵局 |
印刷媒介的出现,不仅密切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也成为人们斗争的工具。中国近代史上,曾大力发挥宣传改良、为变法制造舆论作用的报刊是()
| A.《时务报》 | B.《民报》 |
| C.《新青年》 | D.《新华日报》 |
“共产党现时最主要的任务是有系统地有计划地尽可能在广大区域中准备农民的总暴动,工人阶级应时刻领导并参加总暴动”。在中共历史上作出上述决定的会议是()
| A.1927年八七会议 | B.1935年的遵义会议 |
| C.1935年的瓦窑堡会议 | D.1937年的洛川会议 |
认为“民权日益衰,为中国至弱之根源”,并主张把兴“民权”与发展国家教育,提高国民素质相结合的是()
谭嗣同在1896年《有感》中写到:“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诗句是有感于
| A.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海军全军覆没 |
| B.《马关条约》签订,台湾岛割让给日本 |
| C.清政府完全堕落为“洋人的朝廷” |
| D.开辟新通商口岸,列强势力深入中国内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