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工作结束 。140万人通过审查,国考依然是中国竞争最激烈的考试。对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者应该( )
①改变观念,树立职业平等观 ②增强竞争意识,促进自身素质的提高
③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依法维权 ④改善就业环境,加强职业培训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③④ |
2014年10月10日,中欧论坛汉堡峰会第六届会议在德国汉堡举行。本届峰会以“中国与欧洲相遇”为主题。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说,中国的发展是开放的发展。中国经济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经济的繁荣也需要中国。中国经济不会出现有人担心的“硬着陆”,而是会给国际经济带来正面影响,是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推动力量。这有利于中欧经贸合作和互利共赢。据此回答下列问题。近40年的中欧关系,已由一棵小苗长成枝繁叶茂的大树,这棵树上挂满了累累果实。这说明()
①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
②发展的实质就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③新事物代替旧事物一定一帆风顺
④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产生的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李克强强调,中欧都主张世界多极化,也主张投资便利化。中欧企业相互进入、相互投资,这是大趋势。这启示我们()
①运用发展的观点,把握事物发展过程中前进和上升的趋势
②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③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在理论基础上追求和发展真理
④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提升合理想象的直接现实性功能
A.①② | B.①③ | C.③④ | D.①④ |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定调2014年宏观经济政策时要求“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但在今年的会议中删去了该说法,保留了“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并将“及时作出预调、微调”改成“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上述修改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A.量变达到一定的阶段必然引起质变 |
B.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 |
C.真理的相对性、绝对性和具体性 |
D.人们的认识总是在不断地深化和发展的 |
2014年10月16日,首届“10·17论坛”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成功举办。论坛的主题是:扶贫开发与全面小康。此次论坛是我国首个扶贫日系列纪念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李克强指出,贫困地区学校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当中的短板,也是薄弱环节,治贫先重教,发展教育是减贫、脱贫的根本之举,实施教育扶贫开发,加快贫困地区教育发展和人力资源的开发,有助于提高贫困地区群众的基础文化知识,更有助于提高贫困地区劳动者脱贫致富的能力。上述材料反映()
A.一事物与周围其他事物之间存在着联系 |
B.事物之间的联系都是必然的 |
C.任意事物之间都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
D.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
下图既可以看成一个人的正面,也可以看成一个人的侧面。这表明()
A.运动是客观事物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
B.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而有选择的 |
C.人们的认识结果是由认识的主体决定的 |
D.人们的认识活动可以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
2014年9月12日,为期3天的2014夏季达沃斯论坛在天津落幕。李克强总理说,看中国经济,不能只看眼前、看局部、看“单科”,更要看趋势、看全局、看“总分”。我们坚持区间调控的基本思路,只要经济增速保持在7.5%左右,高一点,低一点,都属于合理区间。”据此回答下列问题。看中国经济,不能只看眼前、看局部、看“单科”,更要看趋势、看全局、看“总分”。其哲学依据是()
A.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 |
B.事物的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
C.处理问题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 |
D.认识事物必须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 |
坚持区间调控的基本思路,告诉我们()
①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要重视量的积累
②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要相信前途是光明的
③规律是不可抗拒的,要尊重规律
④精神的力量是巨大的,应该树立信心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①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