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刘备没了甘夫人,周瑜设下美人计,以孙权妹妹为诱饵,骗刘备到东吴,却被诸葛亮识破,他将计就计,派大将关羽陪刘备过江到甘露寺招亲,并授以锦囊,孙权之妹与刘备结亲后随其回到荆州,使东吴“赔了夫人又折兵”。 (《三国演义》) |
| B.诸葛亮隆中对策,向刘备提出联吴抗曹的立国之策,表明了他的政治家的远见,后来的形势发展完全证明其谋划的正确可行。 (《三国演义》) |
| C.马超在西凉太守韩遂的帮助下兴兵为马腾报仇。马超亲自带一队人马向曹军冲杀。曹操大败,为了掩饰身份,先是丢弃所穿的红袍,后又割断长胡子,最后又扯着旗角包颈而逃,幸亏曹洪等人赶来,曹操才得以脱身。 (《三国演义》) |
| D.玛丝洛娃是一个被污辱与被损害的下层妇女典型,她先是被主人驱赶,继而被贵族少爷聂赫留朵夫诱骗,落到生活底层。 (《复活》) |
E.聂赫留朵夫向玛丝洛娃表示要跟她到西伯利亚去,玛丝洛娃重新爱上聂赫留朵夫,完全按照他希望她做的去做了,戒了烟酒,不再卖弄风骚。 (《复活》)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中华文化基础教材》考题选出最接近下文主旨的选项()
昔有仆嫌其妻之陋者。主翁闻之,召仆至,以银杯、瓦碗各一,酌酒饮之。问曰:“酒佳乎?”对曰:“佳。”“银杯者佳乎?瓦碗者佳乎?”对曰:“皆佳。”主翁曰:“杯有精粗,酒无分别。汝既知如此,则无嫌于汝妻之陋矣。”仆悟,遂安其室。
| A.命无莫强求 | B.承恩不在貌 | C.糟糠之妻不下堂 | D.曾经沧海难为水 |
以上故事,告诉我们要注重道德的修养。孔子的哪一主张与之相吻合。()
| A.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 B.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 C.德之不修……是吾忧也 | D.子食于有丧之侧,未尝饱也 |
孔子将“仁”提升为众德的总称,请根据以下句意,说说“仁”涵盖哪一德行?
子曰: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孔子认为:那“仁”就是(解释)。即(4字短语)
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①告子曰:“性2,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孟子曰:“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孟子。告子上》)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
【注】颡:额头。告子和孟子都以水为喻,各自意在说明什么道理?请综上所述材料,用自己的话作简要分析。
孟子与孔子在“主客观对人的作用”这一问题上有何不同看法,请简要分析。(3分)
“当同样的一只小鞋重新找到/母亲就会伸出双臂将你拥抱”,这是书写在一张羊皮纸上的谶语。(《巴黎圣母院》)
这则谶语内容与谁有关?请简述相关情节。
(祖父病危时陈姨太)责备觉慧道:“三少爷,你这样大,也该明白事理你爷爷病到这样,你还要惹他伤心!”她还记得昨晚上的那件事 。(《家》)
“昨晚上的那件事”指什么事?请简述相关情节。
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这两章都在谈论学习,孔子认为如何才能把学习搞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