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诗意地栖居”,这是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从德国诗人荷尔德林的诗句中演绎出来的哲学命题,也是中西哲人深入思考人与自然关系后所产生的美好理想。这一理想表明:自然环境是所有生命存在的前提和基础。对“诗意栖居”的追寻,既是人类重新寻求生存根基、重建价值信念的过程,也昭示着人类与自然相互依存、和谐共生的理想状态。
然而,现实的生态状况一度隔断了朝向理想的通路,为生命“诗意栖居”提供前提和基础的自然界正在承受不能承受曲破坏。人,从一开始使打量着、好奇地注视着这个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界。生存是人的第一本能,人类的生存冲动构成了已有社会历史的恒久原动力,推动人类不断汲取自然资源、按照自身意志改变着大自然的本来面貌。伴随着这种改变,农业、工业等迅速发展起来。人,真切地享受着大自然“赐予”的一切。
尽管远古时代的主要命题都围绕着“生存”“汲取”展开,但古圣先贤也意识到了自然界对人类的重要,并萌发出了许多生态智慧。那是“诗意栖居”原初的朴素表达,中西哲人都曾对此有所阐发。
中国古代哲人的生态智慧最为深邃,集中体现为视字宙与人自身为一体的、和谐共生的天人合一理念。《周易》包含着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如强烈的忧患意识,反对浪费和破坏资源、倡导把天地万物与人类道德紧密联系等思想,都反映出先民在实践过程中自觉地把自然纳入视域进行考量。例如,《易•乾卦•文言》曰:“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就是“天人合一”思想的一种表达。
儒家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有比较丰富的理论,如孟子强调“天”与“人”相通的特性,要求人“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宋代张载的“民胞物与”思想直接表达了人对待自然应该有的态度。道家创始人老子强调“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要求人类遵循自然规律、保持自然的朴质本性,也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理念。
中国传统文化中固有的生态思想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哲学基础,与之伴生的是古代文人士大夫追求的“诗意”情怀。
西方古代哲学中也有丰富的“天人合一”思想,主要表现为整体性的思想。古希腊哲学家往往把整个自然界视为具有无限发展潜能的生命体,认为它是由许多不可分割的部分构成的和谐共生的整体,其根基、源头或为“水”,或为“气”。这些整体性观点虽然朴素,但也显示出了生态思想的萌芽。他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判断具有一定的生态文明之义。正如恩格斯所说,“在希腊人那里——正因为他们还没有进步到对自然界的解剖、分析——自然界还被当作一个整体而从总的方面来观察。”
诗意让栖居更美好,人如果没有了诗意,大地就会遭到蹂躏,不再是家园;精神就会变得平庸,不再有幸福。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人如何重返“诗意栖居”?我们栖居的大地是否还能提供诗意的源泉?回答是肯定的,因为我们的党和人民吸收了古今中外的生态智慧,读懂了自然的真、人性的善、和谐的美,把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互相融合,对我国和世界的环境给出了科学的解决构想。我们期待着终有一天,在美丽中国里,你我诗意地栖居。
(选自2013年1月9日《光明日报》)
下列对于“诗意地栖居”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意地栖居”既是一个哲学命题,也是人类的一种美好的理想,这种理想把自然环境看作所有生命存在的前提和基础。
B.“诗意地栖居”需要人类重新寻求生存根基,重新确立价值信念,从而实现人类与自然相互依存、和谐共生的理想。
C.“诗意地栖居”需要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但人类自诞生之日起,为了生存,就开始对自然界进行疯狂掠夺,致使生态环境受到破坏,隔断了朝向理想的道路。
D.“诗意地栖居”曾被古圣先贤所意识到,中国古代哲人视宇宙万物与人自身为一体的、和谐共生的天人合一的理念就是对“诗意栖居”的一种阐发。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生存的本能促使人类一开始就关注着自然界,不断地汲取自然资源,改变大自然的本来面貌,从而满足自己的欲望。
B.《周易》中包含的生态伦理思想很丰富,很深刻,其中就有“天人合一”的思想理念,体现了中国古代哲人的生态智慧,对人类很有启示意义。
C.儒家和道家尽管其社会思想观点不同,但在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看待方面却有其一致的地方,其中都含有“天人合一”的理念。
D.西方古代哲学中也有丰富的“天人合一”思想,他们把整个自然界视为和谐共生的整体,认为自然界的根基、源头或为“水”,或为“气”。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儒家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有比较丰富的理论,孟子强调的“天”与“人”相通的特性只是儒家“天人合一”思想的一个组成部分。
B.正因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固有的生态思想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哲学基础,所以才有了古代文人士大夫所追求的“诗意”情怀。
C.古希腊哲学家把自然界看做是由许多紧密相连的部分构成的和谐共生的整体,这种朴素的观点虽然显示出生态思想的萌芽,有其进步意义,但也有其局限性。
D.吸收古今中外的生态智慧,把握自然规律,把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互相融合,付诸实践,人类就有希望在这个世界上“诗意地栖居”。
科目 语文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论述类文本阅读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选出划线字注音全对的一项()

A.(fū)浅(mā)杀(zú)咒深切(dào)念
B.诬(miè)(pán)石(shú)坚毅不(ráo)
C.社(jì)饿(fú)孝(tì)贼氛方(chè)
D.虎(sì)(xù)勉鸡(tún)荒烟(màn)草

填入下面两句话中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语意连贯的一组是( )
(1)有时,外面下着雨心却晴着;又有时,外面晴着心却下着雨。世界上许多东西在对比中让你品味。
(2)我的眼前,是一片镶着露珠的绿茵茵的草滩,,在这绿色和黄色的背后,又衔接着一派无边无际的蓝色湖水。
(1)①心晴的时候,雨也是晴;心雨的时候,晴也是雨
②心雨的时候,晴也是雨;心晴的时候,雨也是睛
(2)③草滩上生长着一垄垄黄灿灿的油菜花
④一垄垄黄灿灿的油菜花生长在草滩上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汉王电纸书与欧美地区产品同步推出,并透露了带有手写识别能力的升级版发布计划,在德国汉诺威展会上成为热门产品。
B.个别学校为了抢生源,竟把老师编成小分队,派到各个小学组织学生考试,考得好的学生就通知家长去登记报名。
C.有关商品房质量的投诉,这些年一直居高不下,原因之一就是目前建设中大量采用的现场浇铸施工工艺使得施工质量难以控制。
D.很多现实问题,比如如何界定官员财产的合法性,如何确定官员财产申报是否属实,或许是目前官员财产申报制度难以出台的障碍。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张彦因为一件小事跟室友发生口角并大打出手,虽经老师极力斡旋,双方矛盾暂时仍未消除。
B.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为政清廉,自觉接受“八荣八耻”教育,这样才能上行下效,扭转不良的社会风气。
C.现在还有很多司机不吸取血的教训,仍然酒后驾车,对这种火中取栗的行为,公安交通部门还应加大处罚力度。
D.公安部门正式介入调查足球赌博案件,调查对象涉及足协高官,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个消息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反响。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针砭 帮交 大杂烩 乐不可知
B.坐落 毕竟 发祥地 招之即来
C.渔利 搏弈 仪仗队 令人扼腕
D.装潢 宣泄 一溜烟 荣膺桂冠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