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的哲学家叶适,曾是与朱熹的“理学”、陆九渊的“心学”鼎足相抗的永嘉学派代表。他讲究“功利之学”,认为“既无功利,则道义者乃无用之虚语”,以下哪些主张与叶适的思想相似
| A.“淡泊名利,克己制欲” |
| B.“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商皆其末也” |
| C.“政权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
| D.“通商惠工,以国家之力扶持商贾,流通货币” |
与中国古代农民战争相比,太平天国运动呈现的新时代特点主要是
| A.利用宗教发动和组织群众 |
| B.定都天京,建立与清王朝相对峙的政权 |
| C.把斗争的矛头直接指向封建土地制度 |
| D.反封建的同时,又担负起反对外来侵略的任务 |
鸦片战争爆发后,道光帝发布上谕问道:“究竟该国地方周围几许?所属国共有若干?……英吉利至回疆各部有无旱路可通?不素有无往来?”这表明
| A.当时道光帝连英国的地理位置都不知道 |
| B.道光帝已认识到闭关自守不利于自己的统治,开始了解情况 |
| C.鸦片战争使道光帝猛醒,要战胜敌人必须做到知己知彼 |
| D.在同敌人进行海上作战时,道光帝对塞防已有所关注 |
在太平天国运动发展过程中,西方列强对其实行的政策是
| A.由“中立”到剿杀 |
| B.自始至终进行剿杀 |
| C.自始至终奉行不干涉政策 |
| D.由太平天国支持到支持清政府 |
据史料记载,从1781年到1790年,中国卖给英国的茶叶值为9600多万银元,而1781年到1793年,英国卖给中国的呢绒、棉布等货物的总值仅为1600多万银元,只及茶叶总值的1/6,每年有几百万银元从英国流入中国。以下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 A.当时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中国处于入超地位 |
| B.从产品上可以看出东西方生产力水平的差异 |
| C.封建自给自足的特点导致了上述现象 |
| D.鸦片输入影响并改变了正常的中英贸易关系 |
英国通过《虎门条约》取得了“领事裁判权”,这意味着
| A.中英两国之间的贸易纠纷由英国领事解决 |
| B.英国领事享有对《南京条约》的解释权 |
| C.中国的司法主权遭到破坏 |
| D.英国领事可以决定中国的关税税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