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反映着时代的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建元五年(公元前136年),汉武帝专置五经博士,儒家的《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这五种著作被尊崇为五经亦自此始。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更进一步地贯彻这个政策,开办太学。太学生主要学习的课程为五经。读经注重考据,释经要严守师法、家法,不可越雷池半步。每年考试,通五经之一者,便授予下级咨询官吏之职,优秀者可充任皇帝侍从,更加优异者破格提拔。
(1)据材料一,概括汉武帝时期太学的特点并指出其主要作用。
材料二 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人的手里,就都变坏了。 ……(教育要以)天性为师,而不以人为师,要成为天性所造成的人,而不是人造成的人。……从我门下出去,我承认,他既不是文官,也不是武人,也不是僧侣,他首先是人……。
——卢梭《爱弥儿》
(2)据材料二,概括卢梭的教育思想并指出其反映的时代精神。
材料三 教育部拟定发布了“全国高等学校1952年的调整设置方案”,仿照苏联高校模式,实施全国高校院系调整。……除保留少数文理科综合性大学外,按行业归口建立单科性高校;大力发展独立建制的工科院校,相继新设钢铁、地质、航空、矿业、水利等专门学院和专业。
——《1952年中国高等院校的院系调整——“以苏联为师”的后果》
(3)据材料三,概括1952年高等院校调整的特点。结合新中国的内外政策分析出现这些特点的原因。(4分)
【材料一】公元前八世纪至公元前三世纪是中国的春秋战国时代,这是一个纷争伴随着变革,动荡伴随着创新的时代。在这需要巨人并产生了巨人的时代里。正如柏扬《中国人史纲》所称颂的“最重要的是,大黄金时代一些伟大的成就,几乎全由中华民族单独完成。这是中华民族生命力最活泼旺盛、最朝气蓬勃的时代,像一头不停撞树的牛犊,从不后看,而只勇敢向前。”
【材料二】“国学热”下《百家讲坛》“制造”的“学术明星”于丹,讲完《论语》后说《庄子》,引发了各界热烈的争论。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史实概括指出该时期思想文化方面分别出现的新变化,据此分析“国学热”背景下这些思想遗产对于当今社会的重大价值,予以举例说明。
清末民初是中国近代史上政治、经济、思想以及社会生活变化最全面、最深刻、最剧烈的转型时期。20世纪最初20年和20世纪最后20年,中国社会在政治、经济、思想领域里分别出现了哪些进步趋势?其中经济领域的发展给中国历史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儒家思想长期以来作为我国正统的意识形态,对我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杜维明在《儒学创新的契机》中说:“在塑造东亚传统方面起过决定性作用长达数世纪的儒家可发挥积极的作用。”马尚斌在《中国近代史教程》中说:“中国所以危亡,民主和科学所以不能实现,是由于封建伦理道德的严重束缚所致。” 两人对待儒家思想的态度有何不同?你同意哪种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关于外交政策,英国政治家帕默斯顿说:“我们没有永恒的盟友,也没有永恒的仇敌,只有永恒的利益。”2005年10月31日下午,胡锦涛在河内机场发表讲话,他提出:中国和越南要永远做好邻居、好朋友、好同志、好伙伴。
同学甲:帕默斯顿说的对,一个国家,既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同学乙:不,国与国之间,不做敌人,只做朋友,才会有永远的利益。
你持什么观点?结合史实说明。
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任务。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概括中国民族工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弱点,造成这些弱点的原因何在?
(2)过渡时期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作出了哪些重大决策?有什么重大意义?
(3)1978年以来,我国工业化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简要分析取得成就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