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 公报 》 中指出:“现在我国经济管理体制的一个严重缺点是权力过于集中,应该有领导地大胆下放,让地方和工农业企业在国家统一计划的指导下有更多的经营管理自主权 … … 应该在党的一元化领导之下,认真解决党政企不分,以党代政,以政代企的现象。”对该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提出了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
B.肯定了在经济体制中权力下放的原则
C.明确了增强企业活力和发展市场经济的中心任务
D.反映了领导人对计划经济体制的严重弊端的认识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十一届三中全会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明律·大诰》中规定,凡害民官吏,允许良民将其“绑缚京治罪”……“敢有阻挡者,其家族诛”。此规定

A.表明皇权专制空前加强 B.旨在根除地方割据隐患
C.说明明代监察体系完备 D.有利于遏制官员的腐败

明朝杜绝了历史上时常可见的皇室与大臣政治联姻的现象。其原因是

A.不愿破坏等级秩序 B.有损皇帝权威
C.为了提高皇族地位 D.防止外戚专权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道:某一制度之创立,决不是凭空忽然地创立,它必有渊源,早在此项制度创立之先,已有此项制度之前身,渐渐地在创立。下列古代政治制度(机构)的对应最能说明材料观点的是

A.宗法制——郡县制 B.三省六部制——军机处
C.政事堂——内阁 D.察举制——科举制

有人在评价元朝行省制度时说:“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这反映出元朝行省制度

A.没有加强中央集权 B.使地方拥有较大的独立性
C.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D.被后世统治者所推崇

唐玄宗时礼部尚书沈既济对这个历史性的变换有过中肯的评价:“前代选用,皆州郡察举……至于齐隋,不胜其弊……是以置州府之权而归于吏部。白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春还秋住,乌聚云合。”这个历史性的变化是指

A.科举制的诞生 B.郡县制的推行
C.察举制的出现 D.藩镇割据形成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