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著名插画家罗博·冈萨维斯创作的画作,以巧用渐变、制造视觉上的幻境为人们喜爱。他的每一幅作品,都是利用透视上的奇妙变化,给人以视觉上的惊喜。在他的笔下,海浪可以变成雪山或天空,高楼大厦可以化作修道院的廊柱……近与远,真与幻,醒与梦,在一个画框中融为一体,让人无法分辨究竟哪里是真实的,哪里又不过是一种因为画面渐变而产生的错觉。可以说,罗博以想象力为砖瓦,为人们搭建了一个个有趣而迷人的新世界。这表明艺术创作
①是创作者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②是意识能动改造世界的具体形式
③是把艺术观念转变为现实艺术作品的根本途径
④是按照创作者的意图改造对象世界的观念活动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2012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持续走高。3月22日为6.390 0,5月19日为6.343 4,走高466个基点。下列观点与这一变化符合的是()
①提高了我国对美国企业投资的吸引力
②有利于中国居民赴美旅游
③不利于中国商品对美国出口
④用同样数量人民币能进口更多的美国商品
A.①③④ | B.①②④ | C.①②③ | D.②③④ |
根据下图得出的合理结论有( )
①如果高档耐用品在N点呈现买方市场,其替代产品需求量增加
②如果生活必需品在M点呈现卖方市场,其互补产品需求量增加
③单个交换过程看,Q点处于等价交换,M、N点处于涨落状态,但不能无限涨落
④农副产品在M、N、Q点需求弹性均不大
A.①③ | B.③④ | C.①② | D.②④ |
2011年某企业生产产品W,其单位产品的价值量为30元,产量为1万件。如果2012年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0%,而全行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该企业2012年生产的W商品价值总量为( )
A.25万元 | B.30万元 | C.27.5万元 | D.33万元 |
小张本月领取了3 000元的工资后,在服装店购买了一件打折上衣,原标价180元,实际支付110元。在这里,3 000元、180元、110元分别执行的货币职能是( )
A.流通手段 支付手段 价值尺度 |
B.支付手段 流通手段 价值尺度 |
C.价值尺度 流通手段 支付手段 |
D.支付手段 价值尺度 流通手段 |
经济学上有个古老的原理叫“劣币驱逐良币”:在铸币时代,当那些“劣币”(低于法定重量或者成色的铸币)进入流通领域后,人们就倾向于将那些“良币”(足值货币)收藏起来。结果,市面上“良币”越来越少,“劣币”越来越多。“劣币”之所以能驱逐“良币”,主要是因为( )
①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不一定是足值的货币
②货币是衡量商品价值的内在尺度
③交易双方更加关注的是货币的购买力
④“劣币”作为一种价值符号,能够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A.①③ | B.②③ | C.②④ | D.①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