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重要的思想资源,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材料一 传统诚信思想和当代中国诚信建设论述节选
“神无长事,享于克诚(对鬼神的虔诚)”——《尚书·太甲下》
“诚者,君子所守也,而政事之本也”——《荀子·修身》
“夫仁义礼知信五常之道,王者所修饬也”————《海爷·董仲舒传》
“诚/天之道也”——《中庸》
“人宁贸诈,吾宁贸信,终不以五足童子而饰价为欺”——《晋书》
专家点拨:千百年来,中华民族视诚信为自身的行为规范和道德修养,使诚信成为安身立业、社会交往、治国安邦之根本。历代思想家不断挖掘提升它;统治者使之以封建纲常的形式维护其阶级统治,社会大众使其内化为我们民族的一种精神特质并经世致用。诚信之德在中国封建社会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诚信建设应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强化道德引导与完善利益约束机制相结合的愿则,努力构建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发展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诚信道德体系;以提高政务诚信水平为引领,以公民个体道德素养的培育为基础,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伪、社会等领域的诚信建设。——《光明日报》
专家点评:中国共产党“诚信建设”是对传统诚信思想妁扬弃,是立足中国发漫实践,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的,其内涵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深入而不断丰富。
材料二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要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常态化。
材料三 近年来,各种食品药品安全“门”不断考验着消费者的承受力,这一扇扇“门”的开启,扰乱了市场秩序,严重危及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对此,政府重拳出击,人民呼呼“营造诚信环境,树立诚信品牌”。
(1)结合材料一,说明从朴素诚信观念到中国共产党“诚信建设”是如何体现人类认识过程的。
(2)请你从文化传承和思想道德建设的角度,以“加强道德教育,倡导诚信精神”为主题向社会发出倡议。(要求:写出倡议书内容的提纲)
(3)请你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营造诚信环境、树立诚信品牌”的认识。
材料一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餐桌上的食品的安全越来越关注,加上新闻媒体不断披露的食品和蔬菜污染的事件,绿色无公害蔬菜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在各大超市中,经过资质认证的无公害蔬菜价格要比普通蔬菜高30%~40%,但却仍然畅销。
材料二绿色奥运是北京申奥过程中的三大理念之一。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临近,该理念已经渗透到准备工作的各个领域。但是绿色和环保要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的自觉习惯还有很大差距。以送贺卡为例,据有关部门统计,仅北京市每年圣诞节至春节期间的贺卡邮寄量达3000多万张,相当于砍伐十年树木1万多棵。大量的贺卡吞噬着宝贵的森林资源,污染了河流。
(1)上面两则材料反映了什么样的消费原则?
(2)请你为北京的绿色奥运提几点建议。
文化产业具有优结构、扩消费、增就业、促跨越、可持续的独特优势和突出特点,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抓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1年某省与国内部分省市文化产业发展情况比较
地区 |
文化产业增加值(亿元) |
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 |
某省 |
1230 |
3.12 |
上海 |
1630 |
9.60 |
北京 |
1692.2 |
12.30 |
湖南 |
700 |
5.20 |
云南 |
440 |
6.10 |
注:按国际惯例,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必须达到5%或5%以上,才是支柱产业。
(1)描述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并结合上述材料分析解决材料一中问题的意义。
材料二:该省文化产业发展有众多优势,传统文化资源丰富,对外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群众业余文艺创作繁荣,文化品牌效应显著,为促进该省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2)结合材料,从文化发展的角度,谈谈该省应如何利用自身优势促进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针对文化的多样性指出:要“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请运用文化多样性知识分析这一观点所包含的文化生活道理。
在中外文化交流和对比中,国人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现实价值,掀起一股“传统文化热”,这与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密切相关。传统文化对个人、家庭、国家和社会起到了巨大的维系和调节作用。借助电视、网络等现代手段,并作通俗化的解读,在传播和普及上有了更高的效率,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进程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请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传统文化热”的原因。
现在,你打开电视,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公益广告:文化是一种力量,文化是一种财富;文化是一种温暖,文化是一种榜样;文化是一种影响,文化是一种永恒。
请指出上述公益广告的文化生活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