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中学生地理夏令营到我国南方进行野外考察,区域主要包括下图中的甲、乙、丙、丁四地。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同学们到达丁山顶后,可能看到的现象是
| A.从山下带来的水银气压表的读数变小 | B.太阳从西南方向落于地平线 |
| C.GPS手持机显示的是(25°44′N,123°28′E) | D.水杯里的水已经结了一层薄薄的冰 |
考察结束后,部分地理夏令营队员在QQ群中交流,其中发言最可信的队员是
残荷听雨(2348970052)19:52:10我在甲湖舒舒服服地游泳,只是喝了几口水,这里的水真咸啊……
一场盛夏的璀璨(256437673)19:53:12 路过乙地时,我走在河流的冲积扇上。
风景再美你也out(1323221651)19:53:41到达丙区域时,我发现顶部岩石破碎,且有泉水岀露……
☆江南style(114640025)19:54:12攀登丁山时,我依次看到常绿硬叶林、针阔混交林和落叶阔叶林
| A.残荷听雨 | B.一场盛夏的璀璨 | C.风景再美没你也out | D.江南style |
下图为我国某省近三十年来四个年份的人口年龄构成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四个年份的先后顺序是( )
| A.①②③④ | B.④③②① | C.③②①④ | D.④①②③ |
年份④的人口年龄结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是( )
| A.人口年龄结构合理促进经济发展 |
| B.人口增长过快制约经济发展 |
| C.劳动力不足制约经济发展 |
| D.老年人口太多制约经济发展 |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与第五次相比较,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如下。读表,完成下列问题。
| 0~14岁比重 |
15~64岁比重 |
65岁以上比重 |
|
| 全国 |
-6.29% |
4.38% |
1.91% |
| 甲省区 |
-7.28% |
6.58% |
0.7% |
该数据反映我国( )
| A.人口增长加快 | B.出生率低于死亡率 |
| C.已进入老龄化社会 | D.劳动力仍较充足 |
甲省区最可能是( )
| A.广西 | B.广东 | C.河南 | D.江西 |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图示地震与两大板块的挤压有关,这两大板块是指()

| A.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 |
| B.亚欧板块、非洲板块 |
| C.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 |
| D.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 |
此次地震引发罕见的强烈海啸,表明地质灾害具有()
| A.群发性 | B.随机性 | C.突发性 | D.链发性 |
下列避震方法,正确的是()
①在家里,可躲在床、桌子下②在影剧院,应迅速离开剧院,到室外开阔空地③在教室里,可躲在书桌下或墙角处④在室外要远离高层建筑、烟囱、桥梁等
|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下表代表寒潮、酸雨、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对四省区的危害程度(☆号越多代表危害程度越高),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甲代表的环境问题是()
| A.寒潮 | B.酸雨 |
| C.水土流失 | D.土地荒漠化 |
乙类环境问题在广东省不严重的原因是()
| A.森林覆盖率高 | B.经济发达 |
| C.降水充沛 | D.纬度位置和地形 |
为治理丁类环境问题,广东省应采取的措施是()
| A.植树造林 | B.优化燃料消费结构 |
| C.退耕还牧 | D.加强冬季供暖 |
下列是“某城市建设前后水量平衡及城市化前后的水文过程示意图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下列各题。
城市建设导致了当地()。
| A.地下水位上升 | B.地面径流汇集速度减慢 |
| C.蒸发量增加 | D.汛期洪峰流量加大 |
城市化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但城市化也会带来一些问题。结合城市化前后的水文过程示意图,判断下面对城市化前后的部分水循环环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②是城市化后的地表径流量变化曲线 |
| B.城市化后地下径流量变化大 |
| C.城市化后地表径流量减少 |
| D.城市化后的蒸发量减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