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甲、乙、丙三地与右图中降水折线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甲—①、乙—②、丙—③ | B.甲—③、乙—②、丙—① |
C.甲—②、乙—①、丙—③ | D.甲—③、乙—①、丙—② |
影响甲、丙两地降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正午太阳高度 | B.西风控制时间 |
C.洋流影响程度 | D.平原面积大小 |
材料一: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于2009年12月7日一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图8)召开。面对全球变暖的趋势,192个国家的环境部长和其他官员们将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就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签署新的协议,此次会议被极为悲情地称为“人类拯救地球最后的机会。”但此次会议并非一帆风顺,会议一开始,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就二氧化碳减排问题针锋相对,壁垒分明。
材料二:“部分国家人均能源消费”及“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
部分国家人均能源消费(2003年以世界平均水平为100)
(1)分别写出图8中丹麦东西两侧海域的名称。(4分)
(2)运用材料:(图9)中的数据和有关知识,分析在二氧化碳减排方面,为什么发达国家应承担更多的义务。(10分)
(3)开发新能源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措施之一,筒述图8中甲国风能资源丰富的自然原因。(6分)
读图,N为北极点;此时P点为正午,且太阳高度为0°,当地北极星的仰角为68°,闭合等值线表示纬线。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下题。此时全球新的一天所占的时间约为
A.21小时 | B.15小时 | C.8小时 | D.3小时 |
关于此季节此时下列各地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北平原千里冰封夜深沉
B尼罗河畔朝阳似火飞流沙
C.巴西高原夕阳西下映晚霞
D.四川盆地日上中天赏梅花
图4中甲、乙、丙表示2007年我国江苏、陕西、西藏三省区的国民生产总值(单位:亿元),其中a、b、C分别代表三大产业的产值。读图回答7—9题。
7.对三省区三大产业的产值和国民生产总值的分析,正确的是
A.甲省区的第三产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约为50%
B.乙省区的第二、第三产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相近,各为50%
C.丙省区的第二产业产值在各省区中最高
D.甲省区的第一产业以种植业为主,乙省区的第一产业以畜牧业为主
8.据统计,甲省区2007年第三产业中的旅游业收入48亿元,较2005年的19.35亿元翻了一番多。近两年其旅游业发展较快的最主要原因是
A.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 B.交通条件的明显改善
C.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D.接待能力的大幅提高
9.下列关于乙、丙两省人口状况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人口出生率:乙省区高于丙省区 B.人口密度:乙省区低于丙省区
C.老年人口比例:乙省区高于丙省区 D.城镇人口比例:乙省区低于丙省区
读某地地形剖面图以及气温、降水量随地形分布示意图(图3),回答5—6题。
5.有关图中山地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山麓A地的自然带可能是热带沙漠带 B.该山出现永久积雪的最低海拔约为3000米
C.在B坡约4000米海拔处年降水量最多 D.A、B两坡雪线较高的是A坡
6.该地区最可能位于
A.长白山脉 B.安第斯山脉南段
C.大分水岭北段D.阿尔卑斯山脉
读图2,回答3--4题。
3.关于图甲中Q湖泊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A.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的张裂处 B.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
C.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张裂处 D.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
4.P海东岸某国2/3为沙漠,却创造了现代节水农业佳绩,图乙是该国荒漠中的景观,该景观可能是
A.人工绿洲 B.油田 C.自然绿洲 D.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