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在25℃条件下对美花石斛和春石斛光合作用特性的研究结果如下图所示。

(1)图中A点条件下春石斛叶肉细胞产生ATP的细胞器有           ,B点条件下美花石斛叶肉细胞产生的O2的扩散路径是           。从图中分析,更适应阴生环境的是           石斛;在温室中栽培石斛时土壤不能含水过多的原因是           
(2)植物干重最主要的物质来源是           (土壤中的无机盐/H2O/CO2/从农家肥中吸收的有机物)。在无光条件下           石斛的干重减少得更快。
(3)光合色素的作用是           ,研究人员通过实验发现春石斛总光合色素含量高于美花石斛,分析上图,与该发现相符的实验结果是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人工湿地的作用 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I、如图所示为果蝇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成,回答下列问题:

(1)科学家对果蝇基因组进行测定的是条染色体上DNA的碱基序列。若一个DNA分子复制时有3个碱基发生了错误,但该DNA所控制合成的蛋白质都正常,请说出2种可能的原因:


(2)写出一个染色体组的染色体构成
Ⅱ、在一批纯合野生正常翅(b)果蝇培养中,出现极个别毛翅突变体(B),在培养过程中因某种原因恢复为正常翅,这些个体称为回复体。若是由于毛翅基因又突变为正常翅基因,称为真回复体;若是由于体内另一对基因YY突变为yy,从而抑制毛翅基因的表达,称为假回复体,(Y、y基因本身并没有控制具体性状,只有yy基因组合时才会抑制B基丙的表达)。
请分析回答:
(1)若正常翅果蝇是假回复体,则其基因型有哪些?
(2)现有一批纯合假回复体的正常翅果蝇,请利用这批果蝇及纯合野生正常翅果蝇设计杂交实验,判断这两对基因是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还是位于不同对的染色体上(不考虑减数分裂中的交叉互换)。
实验步骤:


③观察F2果蝇的性状表现,并统计其性状分离比。预测宴验结果并得出相应结论若,则这两对基因位于不同对的染色体上,遵循________定律。

回答下列I、Ⅱ两小题:
I、柿子果实成熟过程中,其贮藏物不断发生转化,柿子逐渐由苦涩变甘甜。右图中I、Ⅱ两条曲线分别表示柿子果实成熟过程中两种物质含量的变化趋势。

取生长已停止的青柿子和黄柿子果肉,分别加等量的蒸馏水利成提取液。然后在a、b试管中各加5mL青柿于的提取液,在c、d试管中各加5mL黄柿子的提取液。
(1)在a、c试管中各加人等量碘液后.c管呈蓝色,与c管相比a管的颜色____,两管中被检测的物质是,右图中表示这种物质含量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2)为了检测上述物质转化成另一种物质导致果实变甜与成熟度的关系,某同学向b、d两试管中分别加入0.1g/mL NaOH1mL摇匀,再加0.05g/mLCuSO41mL,比较两试管的颜色深浅就知道成熟度与两种物质的转化关系,你认为他能达到目的吗?.。为什么?
(3)已知生长素含量增加能增加细胞内乙烯的含量。如果对青柿子喷洒一定的生长素,则青柿子继续成熟时曲线II将呈现出____趋势,曲线I将呈现出____趋势。从这两种激素的关系说明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是

A.多种激素共同作用,互相促进 B.多种激素共同作用,相互合作
C.每种激素各自作用,互不相关 D.多种激素各自作用,相互抑制

Ⅱ、经化学分析,柿子中含有的碘明显高于土壤溶液的碘,可见,柿子根细胞吸收碘是通过____方式进行的,影响根细胞吸收碘的最主要外界因素是。给你成年小白鼠若干其、碘剂、熟柿子若干、足够的饲料(预先去碘),请设计实验验证柿于能预防甲状腺肿。
实验步骤:
(1)
(2)
(3)
(4)一段足够的时间之后,比较各组小白鼠甲状腺大小。

叶绿体是一种光合真核生物必需的细胞器。最近几十年的研究一致认为,叶绿体的起源是一种能光合作用的原始的细胞生物(A)生活在另一种原始的细胞生物(B)体内的结果。并且发现其外膜组成与真核细胞膜很相近,内膜组成与原核的蓝细菌相似。基粒的类囊体膜最初是由A的细胞膜向内形成皱褶并在光照下断裂、垛叠形成类囊体片层。B为A提供了生存空间和其他条件,而A能制造有机物,为B提供了有机营养。根据以上资料,分析回答问题:
(1)原始的生物A和B之间属于____关系。B在营养方式上属于____生物。
(2)类囊体的形成说明生物膜具有特点。
(3)原始生物A在细胞结构上与叶肉细胞最主要的区别是
(4)A和B的膜主要成分都是。它们的功能不同关键在于它们含有的____不同。
(5)类囊体膜上分布着能进行____反应,为基质中反应的进行提供了

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问题
I.
地雀喙的形状及深度大小与其食性有关,喙小的个体只适合于食小坚果,喙大的个体容易咬开大坚果,也食小坚果。下图为某海岛上地雀喙的形状及深度在1975到1978年之间的变化,请据图回答问题:

(1)自1976年6月至1978年1月,该地雀种群数量下降了约1000个,导致数量下降的环境因素是    
(2)食物主要是大坚果时,有利变异是  ,若要证明喙的特征是可遗传的,还应做   实验。
(3)试分析地雀喙深度变化的因果关系:    (填序号顺序)。
①喙产生适应性变化的类型生存机会增加
②气候变化导致雨量的变化
③种子的丰度的变化,坚果的平均大小与硬度的变化
④通过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中喙产生适应性变化的类型的基因频率相对有所增加
II.分析有关生物进化的资料,回答问题。

(1)自然界任何生物的个体数都不可能无限增加。根据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这是因为
(2)右图表示自然选择对种群的种作用类型,图②代表长颈鹿种群的选择类型。具有中等体型的麻雀个体被选择保留下来,该选择类型可由图代表。这三种选择类型时,最易产生新种的是图

下图为某家族的遗传系谱图,甲、乙是两种遗传方式不同的遗传病,与甲病相关的基因为B、b,与乙病相关的基因为D、d。请据图回答。

(1)甲病最可能属于染色体上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2)Ⅱ4的基因型为,Ⅲ2为纯合子的概率为
(3)若Ⅲ4与Ⅲ5婚配,其后代患病的概率为
(4)已知某地区人群中基因d的频率为99%,Ⅲ6和该地区表现型与其相同的一女子婚配,则他们生下正常孩子的概率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