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反映的是晚清财政收入结构。据此可推断
年代 |
农业税收入 |
工商杂税收入 |
其他收入 |
总收入 |
||||
数额 |
比重 |
数额 |
比重 |
数额 |
比重 |
数额 |
比重 |
|
1849 |
3281万两 |
77% |
969万两 |
23% |
|
|
4250万两 |
100% |
1885 |
3071万两 |
40% |
3923万两 |
51% |
714万两 |
9% |
7708万两 |
100% |
A.农业生产急剧萎缩 B.民族工业处于短暂春天
C.工商经济得到发展 D.西方列强加紧对华侵略
宋哲宗元祐元年监察御史王若叟在一道奏疏中向皇帝进言说:“富民召客为佃户,每岁未收货间,借贷赒(同“周”)给,无所不至,一失抚存,明年必去而之他。”这段材料说明
A.佃户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
B.佃户彻底获得了人身自由 |
C.租佃成为主要的经营方式 |
D.地主与佃户开始相互依存 |
开元时(713-741年),广州“江中有婆罗门,波斯,昆仑等舶,不知其数,并载香药珍宝,积聚如山,舶深六七丈”。从材料中能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A.广州是当时世界第一大港 | B.唐朝海外贸易繁荣 |
C.唐代的手工业很发达 | D.指南针运用于航海 |
董仲舒说:“天有阴阳,人亦有阴阳。……故曰:以类合之,天人一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他的这一思想主张
A.糅合了法家的法治思想 | B.强调维护等级秩序的重要 |
C.宣扬天理为万物的本原 | D.意在约束君主的统治行为 |
西汉初晁错在《论贵粟疏》中说:“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操其奇赢,日游都市,乘上之急,所卖必倍。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蚕织,衣必文采,食必粱肉。亡农夫之苦,有阡陌之得。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A.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有其必要性 |
B.商人实力强大威胁中央集权制 |
C.工商业资本流动冲击等级秩序 |
D.商人的土地兼并加剧农民流亡 |
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中警卫,少府管皇帝的生活供应,宗正管皇帝家族和亲戚等。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的特征是
A.职分细化,各负其责 | B.化国为家,君权至上 |
C.选贤举能,唯才是用 | D.官员众多,政务繁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