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所示读物最初于1897年12月刊出,20世纪初,商务印书馆出版了铅印本,一共印刷了二十版,知识分子争相传阅。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 A.维新变法思潮成为时代主流 | B.中国民众已普遍接受进化论 |
| C.中华民族面临严重民族危机 | D.严复成为读书人心目中楷模 |
“舞”字的原始文字像一个人手执牛尾跳舞的样子,后来加上“舛”(双脚形),强调双脚配合双手和乐曲有节奏地跳跃。这说明汉字
| A.演变总趋势是由简到繁 |
| B.以图画文字为基础逐步演变发展 |
| C.都是由象形文字构成 |
| D.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 |
顾炎武说:“易号改姓,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这一思想的深远影响在于
| A.揭露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实质 |
| B.指出了传统忠君保国思想的错误 |
| C.为推翻封建统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
| D.明确与强化了中国人的民族责任感 |
“真知与常知异。尝见一田夫,曾被虎伤,有人说虎伤人,众莫不惊,独田夫色动异于众。若虎能伤人,虽三尺童子莫不知之,然未尝真知。真知须如田夫乃是,故人知不善而犹为不善,是亦未尝真知,若真知,决不为矣。”这段话体现出的思想是
| A.格物致知 | B.心即理也 | C.发明本心 | D.致良知 |
下列成为官定教科书和科举考试依据的理学著作是
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北京颐和园内有许多含有“仁”和“德”两字的牌匾,还有以“仁”“德”命名的建筑物,如仁寿殿、德兴殿、德和园等。对上述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仁”“德”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生活的影响十分广泛 |
| B.“仁”“德”思想是古代衡量统治者的重要道德准则 |
| C.“仁”“德”思想是欺骗、愚弄人民的封建糟粕 |
| D.古代统治者十分重视彰显儒家伦理道德的教育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