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国学大师王国维谈到人生境界时指出:“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这段话中,王国维使用的文学形式是

A.诗 B.词 C.赋 D.散曲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旧唐书》记载:“文宗大和九年(835年)十二月,丁丑,敕请道府不得私置历日扳(历法)”,因为颁布历法一直是封建帝王的特权,但由于历书关系到农业生产,农民非常需要,民间雕版刻印的历书仍旧风行。这反映了()

A.雕版印刷业比较成熟 B.政府对农业生产高度重视
C.文宗皇权威严尽失 D.唐朝历法体系混乱

黄宗羲认为:“然则其(封建国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即谓有治人无治法,吾以谓有治法而后有治人。”黄宗羲在此倡导的是()

A.推行体现民众意志的法治 B.明确和强化法治的严肃性
C.树立统一的“天下之法” D.法治与人治有机结合起来

隋唐以后,关羽在不断被神化的同时,也在被道德化。从宋代起,说书人为了渲染关羽的“仁义”,将史实加以修改。到明清时期,民间对关羽的崇拜已经超过了对孔子的祭祀。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关羽成为观念中的英雄
B.中国传统主流思想发生了变化
C.道教地位上升,儒学地位下降
D.宋以后民族矛盾、阶级矛盾激化

钱穆说:“宋朝的时代,在太平景况下,一天一天的严重,而一种自觉的精神,亦终于在士大夫社会渐渐萌茁……终于当时士大夫之觉醒……促进了王朝的变法运动”。宋朝时期最符合钱穆所讲的“自觉精神”的是 ()

A.存天理,灭人欲 B.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D.明道救世,经世致用

朱熹曾说:“为仁者,必有以胜私欲而复于礼,则事皆天理,而本心之德复全于我矣。”他强调 ()

A.“理”是世界的本原 B.成为“仁”者的重要性
C.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D.成为仁者的主要途径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