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是黄埔军校第三至六期入学人数与毕业人数的情况表。第五期毕业率与其余各期存在较大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期别 |
时间 |
入学人数 |
毕业人数 |
第三期 |
1924.10—1926.1 |
1300 |
1233 |
第四期 |
1926.3—1926.10 |
2680 |
2654 |
第五期 |
1926.11—1927.8 |
3300 |
2418 |
第六期 |
1927.10—1929.5 |
4400 |
3970 |
①国内战争 ②外敌入侵 ③政治分裂 ④经济停滞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明朝中后期,江南农村人口出现了“昔日逐末之人尚少,今去农而改工商业者三倍于前”的现象。这说明
A.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 B.社会贫富分化加剧 |
C.自然经济解体 | D.商品经济相对发达 |
两宋时期的商业比较繁荣,表现有
①纸币产生
②造船业发达
③海外贸易兴盛
④出现了众多重要的工商业城市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新唐书.百官志》记载:“两京诸市署:令一人,从六品上;丞二人,正八品上。掌财货交易,度量器物,辩其直伪轻重……凡市,日中鼓三百以会众,日入击钲三百而散。”这主要是说明
A.唐通过有效管理促进城市商业发展 |
B.唐商品经济繁荣 |
C.唐朝城市商业发展 |
D.唐朝读“市”的贸易不加任何限 |
明朝中期,苏州东城“比屋皆工织作”,杭州成东北“机杼之声,比户相闻”,这反映了
A.民营丝织业的兴盛 | B.官营丝织业的兴盛 |
C.民营制瓷业的形成 |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形成 |
在古代地区性或全国性市场中,比较常见的商品应生产于
A.家庭手工业 | B.官营手工业 | C.民营手工业 | D.外国商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