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所用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
(1)他将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依次摆放,点燃蜡烛后,发现无如何移动光屏总找不到像,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2)调整好后,当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为36cm时,可在光屏上得到倒立________的实像;再将蜡烛向凸透镜靠近一些,要获得清晰的实像.光屏应__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
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数值钟“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11所示,图中显示的是他们测量过程中的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间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
(1)请你根据图示完成下表
小车由甲至乙 |
小车由乙至丙 |
小车由甲至丙 |
|
路程S/cm |
26 |
||
时间t/s |
4 |
||
平均速度v/(cm/s) |
15 |
(2)分析表中的数据,小车全程是做匀速运动吗?为什么?
(1) 使用天平前,应把游码放在,再调节横梁上的使横梁平衡;测量物体质量时,物体应放在天平盘,测得盛有水的烧杯的质量如图所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g。
(2)小明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做实验.他点燃蜡烛,沿光具座移动光屏,发观光屏上的像不完整(如图所示),原因是中心、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不在同一高度。上述问题解决后,小明在光屏上看到了清晰、完整的像,测得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为15cm。则该像是倒立、(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应用这一原理制成的光学仪器有(写一个即可)。
电动自行车是倍受人们青睐的一种交通工具,如图所示。其主要结构就是在原来的普通自行车的基础上,增加了电动机及供电、传动设备,它可以电动骑行,亦可以脚踏骑行。电动骑行时,蓄电池为车上的电动机供电,电动机为车提供动力;脚踏骑行时,与普通白行车相同。
下表是某型号电动白行车主要技术参数。
整车 |
整车质量 |
40kg |
最高车速 |
≤30km/h |
|
最大噪声 |
≤62dB |
|
蓄电池 |
电压 |
48V |
容量 |
12A·h |
|
电动机 |
额定电压 |
48V |
额定功率 |
240W |
(1) 当一个质量为50kg的初三学生骑着电动自行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时,轮胎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为40cm2,此时路面受到的压强为多大?(g=10N/kg)
(2 )电动自行车以额定功率行驶时通过电动机线圈的电流是多大?
(3) 在蓄电池充足电后为电动机供电的过程中,当把储存能量的80%提供给电动机后就应进行充电。若电动机工作时将电能转化为对自行车输出机械能的效率为75%,电动自行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时受到的阻力为30N,则蓄电池充一次电最多能完全依靠储存的电能连续行驶多远?
为了“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物理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利用老师提供的器材连接好如图所示的电路,A瓶中装的是水,B瓶中装的是煤油,两瓶中用的是电阻均为5Ω的电热丝。
(1)正确连接完电路,开关闭合前滑片应置于最(填“左”或“右”)端.
(2)为了确保实验的准确性,水和煤油的和初温必须相等。闭合开关后,经过一段时间发现(选填“A”或“B”)瓶中的温度计的示数升高快.物质的这种属性我们用物理量比热容来描述。
(3)实验结束时,小明测得水和煤油升高的温度分别为Δt1和Δt2,已知水的比热容为C水,如果不计热量损失,那么煤油的比热容C煤= 。
(4)实验时,小明和小红发现电热丝热得很快,而连接的导线却不怎么热。小红猜想:发热不同是因为电热丝和导线的电流不同。小明猜想:发热不同是因为电热丝和导线的电阻不同。其他同学立刻判断小红的猜想是错误的,原因是。
(5)接着兴趣小组进行探究“通电导体产生热量的多少和电阻的关系”,他们又准备了如下的器材:
足量的水和煤油、天平、10Ω的电热丝两根、电流表和电压表各一只、秒表等器材。要完成实验,他们应该在原来的装置上调整的器材及要求是:①;
②.
(6)最后,小明和小红又利用此装置探究了“通电导体产生热量的多少和电流的关系”,根据记录数据大致画出了产生的热量Q和电流I关系的图像,其中正确的是()
从高空下落的小球,速度越来越大,所受空气阻力也会随速度的增大而增大,某一小球下落一段距离后的运动情况如下频闪摄影照片所示,通常把这一过程中的速度称为收尾速度。
(1)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小球收尾时做运动,简要说明理由:。
(2)小球是先加速,后匀速.下表为某次研究的实验数据。
小球编号 |
1 |
2 |
3 |
4 |
小球质量(×10-2kg) |
2 |
5 |
45 |
40 |
小球半径(×10-3m) |
0.5 |
0.5 |
1.5 |
2 |
小球的收尾速度m/s |
16 |
40 |
40 |
20 |
由表格中的数据,空气阻力大小与小球的半径和小球的收尾速度有关。
根据表格中的数据,编号为2、3的小球在达到收尾速度时所受的空气阻力之比.
(3)分析编号为1、2的小球可得出:在小球的半径不变时,空气阻力f与球的收尾速度V(填“成”或“不成”)正比。
(4)分析由编号为的小球,可得出球形物体所受的空气阻力f与球的半径r的关系.
实验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