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板项目是极限运动历史的鼻祖,许多的极限运动项目均由滑板项目延伸而来。50年代末60年代初由冲浪运动演变而成的滑板运动,在而今已成为流行运动。 将滑板运动简化成如图所示,AB和CD是一段圆弧形轨道,BC是一段长7m的水平轨道.一运动员从AB轨道上P点以6m/s的速度下滑,经BC轨道后冲上CD轨道,到Q点时速度减为零.已知运动员的质量50kg,h=1.4m,H=1.8m,不计圆弧轨道上的摩擦。(g=10m/s2)求:
(1)运动员第一次经过B点时的速度是多少?
(2)运动员与BC轨道的动摩擦因数?
(3)运动员最后停在BC轨道上距B为多少米处?
如图所示,一块长为L、质量m的扁平均匀规则木板通过装有传送带的光滑斜面输送,斜面与传送带靠在一起并与传送带上表面连成一直线,与水平方向夹角为,传送带以较大的恒定速率转动,传送方向向上,木板与传送带之间动摩擦因数为常数,已知木板放在斜面或者传送带上任意位置时,支持力均匀作用在木板底部,将木板静止放在传送带和光滑斜面之间某一位置,位于传送带部位的长度设为x,当
时,木板能保持静止。
设传送带与木板间产生的滑动摩擦力为f,试在0≤x≤L范围内,画出f—x图象.(本小题仅根据图象给分)
木板从
的位置静止释放,当移动到x=L的位置时,木板的速度多大?
在(2)的过程中,木块的机械能增加量设为△E,传送带因运送木板而多消耗的电能设为w,试比较△E和w的大小关系,用文字说明理由。
如图所示,将一电动势为E=6 V、内阻r=0.5 Ω的电源,与一粗细均匀的电阻丝AB相连,电阻丝的长度为L=0.30 m,阻值为R=4 Ω,电容器的电容为C=3 μF.闭合开关S使其达到稳定状态后,将滑动触头P向右以速度v=0.6 m/s匀速滑动的过程中,电流计的读数为多少?流过电流计的电流方向如何?
吴菊萍徒手勇救小妞妞,被誉为“最美妈妈”.设妞妞的质量m=10kg,从离地h= 28.5m高的阳台掉下,下落过程中空气阻力约为本身重力的0.4倍;在妞妞开始掉下时,吴菊萍立刻从静止开始匀加速奔跑水平距离s =9m到达楼下,恰好张开双臂在距地面高度为h2=1.5m处接住妞妞,缓冲到地面时速度为零,缓冲过程中的空气阻力不计。g取10m/s2,求:妞妞在被接到前下落的时间.
吴菊萍跑到楼下时的速度.
在缓冲过程中吴菊萍对妞妞做的功.
如图所示,用两根轻绳和一根轻弹簧将质量均为m的A、B两小球以及水平天花板上的固定点O之间两两连接,然后用一水平方向的恒力作用于A球上,此时两根轻绳均处于直线状态,且OB绳恰好处于竖直方向,两球均处于静止状态。已知三段长度之比为OA:AB:OB =3:4:5,重力加速度为g 。试确定:弹簧OA的拉力.
若突然将恒力撤去,则撤去瞬间,小球A的加速度.
如图所示,在水平面上固定一光滑金属导轨HGDEF,EF∥GH,DE=EF=DG=GH=EG=L.一质量为m足够长导体棒AC垂直EF方向放置于在金属导轨上,导轨与导体棒单位长度的电阻均为r.整个装置处在方向竖直向下、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现对导体棒AC施加一水平向右的外力,使导体棒从D位置开始以速度v0沿EF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导体棒在滑动过程中始终保持与导轨良好接触.求导体棒运动到FH位置,即将离开导轨时,FH两端的电势差.
关于导体棒运动过程中回路产生感应电流,小明和小华两位同学进行了讨论.小明认为导体棒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是匀速的,所以回路中电流的值是恒定不变的;小华则认为前一过程导体棒有效切割长度在增大,所以电流是增大的,后一过程导体棒有效切割长度不变,电流才是恒定不变的.你认为这两位同学的观点正确吗?请通过推算证明你的观点.
求导体棒从D位置运动到EG位置的过程中,导体棒上产生的焦耳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