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从1 9世纪70年代到甲午战争前,中国民族资本新开设的资本在1万元以上的工矿企业有50余家。1895—1913年,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新建工矿企业有549家,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一个高潮。形成这一“高潮"的主要背景是

A.洋务运动的兴起 B.“实业救国”呼声高涨
C.抵制日货运动的掀起 D.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意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主要得益于:

A.新经济的出现与发展 B.第三次科技革命
C.美国的资本输出 D.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二战”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建立起一整套自我调节的机制,主要表现在:
①推行较为广泛的社会福利制度 ②改革社会制度 ③实行计划经济④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宏观管理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④ D.②③

“二战”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盛行“凯恩斯主义”经济思想。在这一思想的影响下,这些国家

A.积极开展第三次科技革命 B.大力加强国家干预经济
C.谋求建立经济区域集团 D.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

1923—1929年在任的美国总统柯立芝说:“既然只有富人才是有价值的,因此政府应该谨防多数人的意见。由于贫穷是罪恶的报应,政府便不应该向高尚的富人征税,以援助卑贱的穷人。由于富人最了解他们的利益所在,政府便不应该干预他们的经营企业。”对柯立芝上述观点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维护资产阶级利益 B.加剧贫富分化,激化社会矛盾
C.压制民意,破坏民主制度 D.为经济危机的爆发埋下伏笔

一些史学家认为,“以‘一半是失败了,因而也就有另一半是成功’这种较长远的政治眼光看来,诸如赫鲁晓夫这样伟大的革新者们,只有在当他们的经历成为历史以后,才有得到我们充分的理解和尊敬”。上述观点表明赫鲁晓夫的改革

A.彻底冲破了苏联原有模式的束缚
B.打破了单一的公有制形式
C.抛弃了以计划经济为主导的模式
D.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原有观念的束缚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