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林茂在《层次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中评论某一历史事件时说:“其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产生了‘自强’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现代化的这辆列车。”据此可见,他认为
A.洋务运动的进步作用主要体现在开启了近代化进程 |
B.戊戌变法冲击了陈旧腐朽的旧文化,具有启蒙意义 |
C.辛亥革命乃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 |
D.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基本特征是
A.美国拥有二战后最丰富的黄金储备 |
B.美元取得高于其他国家货币的地位 |
C.美元与黄金挂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挂钩 |
D.由包括中国在内的44个国家共同签订 |
苏联完全解体的标志性事件是
A.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 B.宣布实行多党制 |
C.《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公布 | D.1991年12月《阿拉木图宣言》 |
有学者指出:“从一定意义上说,赫鲁晓夫既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但最终还是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这是指赫鲁晓夫
A.打破了对斯大林的崇拜,但不够实事求是 |
B.改革缺乏正确指导思想 |
C.改革冲击但最终没有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 |
D.坚持斯大林模式,不愿进行改革 |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改变不了苏俄的社会主义性质,这是因为
A.农民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
B.在流通领域实行自由贸易 |
C.部分国有企业采用租让制和租借制 |
D.国家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大生产和国家掌握经济命脉 |
下列关于罗斯福新政的评价,正确的是
A.罗斯福实行的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政策实质上是社会主义 |
B.从根本上解决了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的矛盾 |
C.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也就不可能减轻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破坏 |
D.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