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林茂在《层次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中评论某一历史事件时说:“其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产生了‘自强’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现代化的这辆列车。”据此可见,他认为
| A.洋务运动的进步作用主要体现在开启了近代化进程 |
| B.戊戌变法冲击了陈旧腐朽的旧文化,具有启蒙意义 |
| C.辛亥革命乃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 |
| D.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
有学者指出:在20世纪50年代兴起的经济全球化实际上只是“半球化”,只有到八九十年代经济全球化浪潮才真正具有全球性。与“半球化”相比,导致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市场经济体制的普遍建立 | B.新型交通工具和通讯方式的出现 |
| C.科学技术的发展 | D.关贸总协定的签订 |
他提出天地万物“变化日新”的见解,认为一旦事物不动,就必趋腐败,“守其故物而不能日新,虽其未肖,亦而死”。不但自然界如此,社会历史的发展也是如此。他强调:“三代之法,不可挟以为名,治后世之天下。”他是
| A.李贽 | B.黄宗羲 | C.顾炎武 | D.王夫之 |
下面分别是北宋“理学五子”籍贯分布图和明朝儒学家籍贯分布图。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西学东渐的影响 | B.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和发展 |
| C.经济重心的转移 | D.文化政治中心东迁 |
黄宗羲在他所著的《学校》里指出,“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非是于学校”,“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这说明他
①没有从根本上否定君和臣
②主张推翻君主专制
③主张学校拥有对执政者的监督权
④有近代民主政治的思想
| A.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与此对立的哲学观点是
| A.心即理也 | B.意之所在便是物 |
| C.吾心之能作者为所 | D.尽器则道在其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