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南京是一座饱经沧桑的城市,是近代中国的缩影。近代以来,他受到了外来的多次侵扰。历史事实证明:南京不仅是悲情之城,更是英雄之城。可以说,“南京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请同学们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以南京为名,《南京条约》是在哪场战争后签订的?它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是什么?(写一点得1分,共2分)
(2)南京曾经是中华民国的首都,中华民国成立的时间是哪一年?清政府的灭亡对中国的影响是什么?
(3)日本侵略者在侵略中国时,对中国实施了什么暴行?
(4)“南京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1949年标志着的国民党政权覆灭的事件是什么?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西部大开发战略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它不仅是近代中国政治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并且推动了近代新文化运动更加深入地健康发展,其具体体现是这次运动大大加速、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从而给新文化运动注入了新的、更为强大、更加科学的思想活力。
--摘自冯天瑜、何晓明、周积明《中华文化史》
(1) 材料一中的"它"是指什么事件??依据该材料指出"新的、更为强大、更加科学的思想活力"是什么?
材料二:在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12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11个省。
--摘自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填空。
"12个月"是指从年10月至年10月。
"11个省"是指、福建、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西康、甘肃、
(3) 材料一、二所反映的历史事件都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历史进程,一批先进的中国人为此进行了艰苦的奋斗,从他们身上我们应该学习哪些优秀的品质?

中华民族十分注重与其他文明、国家的交流互鉴,请回答:
(1)丝绸之路是东西文明交流的大通道。从长安出发,向西最远到达什么地方?以下列图片所示文物为代表的相关考古发现,对探究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有何作用?

(2)十月革命后"以俄为师"成为中国革命的潮流。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建议下,国民党于1924年借鉴苏联红军的制度创办了新型军事学校,其简称叫什么?它在国民革命中发挥了什么作用?
(3)抗日战争时期,重庆是中国的战时首都、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远东指挥中枢,成为中外交流的中心。请列举中共中央南方局为促进中外合作,共同抗击法西斯,在重庆可借助的主要国际力量。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由于地理上的相对隔绝、政治上的相对独立稳定,古代中国人独自走着自己的文化发展道路,形成了技术型、经验型、实用型为主的科技体系。……中华民族先人在科学技术上的独特建树,一直保持着其永恒的魅力。
--摘编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材料二中国古代一向有重农传统,故而历代农书颇多,但同时却轻视手工业,少有全面记载手工业技术的著作。《天工开物》不仅首述农事,随后又以更多的篇幅记述手工业,这与明末启蒙思潮中出现的"工商皆本"的先进思想是相符合的。
--楼宇烈《中华文明史》
材料三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近代科学革命提供了重要社会条件。……牛顿是经典力学的集大成者,他总结和发展了开普勒的天体力学和伽利略的地上力学成就,提出了经典力学的一套基本概念,发现了物体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摘编自肖耀根《世界近代科学革命事件及其意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古代科技体系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天工开物》内容的创新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外国学者是如何评价这一著作的?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牛顿能取得巨大科学成就的原因。
(4)对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上述三则材料的认识有何共同之处?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汉初将冶铁、采矿、煮盐等山泽之源下放给私人经营,出现了大量靠经营冶铁、煮盐的富商,形成一股与中央政权相抗衡的社会势力。武帝中期,多次大规模的征讨匈奴,军费开支浩繁,财政入不敷出,朝廷不得已向豪富借贷,而富商大贾却"不佐国家之急"。在此情形下,汉武帝于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对盐、铁实行官管,由政府垄断。
--摘编自万海峰、肖燕《略论汉武帝时期的盐铁专卖制度》
材料二(20世纪30年代)在西方经济确实是一团糟的同时,苏联正在继续进行经济发展方面的独特实验。虽然五年计划伴有严厉的压制和民众的贫困,但实质上是成功的。苏联从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迅速上升为世界第二大工业强国。这种前所未有的成就具有国际性的影响,尤其是因为当时种种经济困难正使西方陷于困境。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经过20多年的实践,它的弊端逐渐显露,计划经济体制造成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忽视商品经济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扼杀了人们发展生产、改善生活的积极性和创造性……。(1984年)中国共产党十二届三中全会以中央决议的形式,承认了市场的作用,提出了要发展商品经济,这是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中国的伟大创举。
--摘编自中央电视台、人民出版社《复兴之路》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汉武帝对盐铁经营政策进行调整的目的
(2)20世纪30年代,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是苏联经济的显著特点。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这一体制得到作者肯定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共中央在经济政策制定方面的变化。
(4)综上,谈谈你对国家制定经济政策的认识。

下图为《甲午中日战争形势示意图》,请将下列地点的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卡图中相应的方框内。

A.邓世昌壮烈殉国的战役发生地点
B.北洋舰队全军覆灭的战役发生地点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