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某省2013年第二季度不同收入群体的消费者信心指数调查情况。由图可知
①收入高低与消费者信心指数基本呈正相关关系 ②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③物价是影响消费水平的重要因素 ④收入差距过大,社会总体消费水平降低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我国已经确定的探月工程计划为三个阶段:一期工程为“绕”,二期工程为“落”,2017年进行的三期工程为“回”。有消息表明,2009~2015年,中国将进入“嫦娥工程二期”,目前我国进行此项任务的技术、物资条件和经济实力都已基本具备。这告诉我们
①人们的实践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②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③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④人们的意识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
A.①②③ | B.②④ | C.③④ | D.①③ |
“You and Me,From one world,We are family、Travel dream,A thousand miles,Meeting in Beijing、Come together、Put your hand in mine、You and Me,From one world,We are family、”《You and Me》这首歌词,主要揭示了
A.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 | B.真理是有条件的、具体的 |
C.不同事物存在着不同的矛盾 | D.不同人的世界观是不同的 |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富春山居图》,在构图上注重近、中、远景的处理,留有大片空白,形成生动又不乏严谨的结构,使山水布局疏密有致、层次分明、简约利落。这告诉我们
A.成功的艺术创作必须完整如实地反映客观对象 |
B.实现创作主体的意图,需要摆脱艺术创作规律的束缚 |
C.在实践基础上的辩证否定是实现艺术创新的关键因素 |
D.恰当把握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联系才能实现艺术的整体优化 |
江西省积极探索秸秆综合利用的新途径,全省各地区因地制宜形成了“秸秆还田—肥土兴粮—粮丰林茂”“秸秆养畜—过腹增值—畜粪还田—土壤改良”及“秸秆粉碎沤沼—沼渣肥田—反哺作物”等不同的“田埂上的循环经济”链条,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上述材料主要说明
A.实践具有客观性,人们不可以改变事物的固有联系 |
B.事物的联系是多样的,一切要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
C.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
D.认识是实践的基础,正确的认识促进实践的发展 |
萱草俗名黄花菜。李渔在《闲情偶寄》中写道:“萱花一无可取,植此同于种菜,为口腹计则可耳。至云对此可以忘忧,佩此可以宜男,则千万人试之,无一验者。书之不可尽信,类如此矣。”这表明书本上的观点
①有待于实践检验其真理性 ②也是从实践中获得的
③是不可盲目相信的 ④是获得认识的重要来源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④ | D.①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