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一贯重视思想建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它包括
①毛泽东思想 ②邓小平理论 ③科学发展观 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他们纵身一跃,划出了人生最壮丽的弧线,他们奋力一举,绽放出生命最高尚的光芒。他们用青春传承了见义勇为,用无畏谱写了一曲英雄的赞歌。”这是给予2009年度感动中国“年度特别奖”获得者——长江大学见义勇为大学生群体的颁奖辞。从中我们能体会到的人生价值观道理有
①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是辩证统一的,要树立集体主义价值观
②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贡献和索取的统一
③精神贡献往往比物质贡献更重要、更伟大
④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实践中实现人生价值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①④ |
一名从事农村工作的领导干部路遇一果农。果农问他一天吃几个苹果,他回答“一个就够了”。果农说:“都说苹果能赚钱,可不管我们种多少,你们城里人每天总是吃一个,提高产量卖给谁啊?”这位干部回答说:“如果用3个苹果榨出1杯果汁,每人早晚各喝1杯没问题,一天就能吃你6个苹果了。”这一对话表明农民的增收需要()
①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②延长农业产业链
③大力种植经济作物
④进行农业产业化经营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北京时间1月13日,海地发生7.3级地震,2月27日,距海地千里之遥的智利发生8.8级特大地震。有人从汶川大地震、海地大地震、智利大地震的发生日期中发现了一个“恐怖矩阵”:将“512”、“112”、“227”这三个数字排列,无论横读竖读都一样。据此互联网上有人预测,这是世界大灾难的征兆。这些人的预测是毫无科学根据的,因为他们没有认识到
①联系具有客观性②矛盾具有普遍性③整体统帅着部分④规律具有客观性
A.①② | B.①④ | C.①③ | D.②④ |
在2010年的中国官方表达中,“调整收入分配”一词正以前所未有的密集度出现在各种场合。实际上,“调整收入分配”已是20l0年官方语境中的共识性语汇。围绕“收入分配与社会发展”,某校高三(1)班同学积极开展了探究性学习活动,收集到以下信息:
信息一收入分配与经济结构
当前,分配结构的失衡主要表现在“两个偏低”:即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偏低,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偏低,这都与经济结构有关。比如,由于投资、出口、消费比例不协调,一、二、三产业结构不合理,造成劳动力结构不合理。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在国民经济中占比已从最低时的21.6%升到40%以上,但仍远低于发达国家70%左右的水平。大量第一产业富余劳动力被挤进第二产业,造成第二产业劳动力供过于求;在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下,财富增长相对缓慢等。
信息二收入分配与政府责任
构建公平收入分配制度是政府的职责。政府要根据改革发展的进程和实际情况,不断对收入分配制度做出调整,最大限度地运用好收入分配这个政策杠杆,保持社会整体利益格局的大体平衡,防止由于政策失误、或者政策反映迟缓,激化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只有这样,政府才算是一个合格的公共责任承担者和公共利益维护者,政府才能得到民众的信任和拥护,才能保证社会经济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
信息三收入分配问题的认识历程
对于公平和效率的理解并不是一开始就是正确的,我们曾经历了历史的曲折。改革开放前,在理论上,把公平简单地理解为平均,实行的是绝对平均主义,大锅饭的分配体制,使效率大受影响。改革开放后,我国逐步开展了在理论上以强调“按劳分配”,在实践上以实行“包干”为标志的分配制度改革。关于公平的错误认识开始扭转,从农村到城市,我国经济面貌焕然一新。当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新阶段,人们对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又有了新的认识。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作为完善分配制度、加大调节收入分配力度、缓解收入差距扩大趋势的重要政策取向。根据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重新思考并探讨这一理论问题,对于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请你参与探讨并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运用经济生活知识,为解决信息一中所反映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2)结合信息二,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说明在构建公平收入分配制度中,政府应该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公共责任承担者和公共利益维护者。
(3)信息三蕴涵了哪些认识论道理?
2009年11月6日,小岗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沈浩去世,年仅46岁。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会这样评价他:你是一粒种子,深深地埋进这片多情的土地;你是一面旗帜,高高地飘扬在这希望的田野。你把人民捧在心里,人民就把你举过头顶!站起来,你是一尊雕塑,倒下去,你是一座丰碑!沈浩的事迹给我们的人生启示是
①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以社会对个人的尊重为基础
②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③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④实现人生价值应该多讲贡献,不讲索取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②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