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
上天种的花
古草
①记得小时候,在院子的墙根处,看到一朵朵的植物,正在玩耍的我们姐弟仨惊奇地叫起来。
②这绝对不是一般的植物,以前从没见过,它白白的圆而厚的叶盘,肉鼓鼓肥嘟嘟的,支撑它的也是胖乎乎的根茎,憨态可掬的样子,让人欣喜不已。整个模样,像一把白色的伞,忍不住用手轻轻地触摸它。我叮嘱弟弟妹妹小心点,唯恐一不小心,碰坏了它。它的形状和我们以前见到的“狗尿苔”有点类似,但那种狗撒尿而形成的植物,长着灰不啦叽、薄薄的几乎没有一点厚度的叶片,细而瘦弱的茎杆,看着就让人生厌,没过两天就被太阳晒得蔫巴了,无精打采地耷拉下它被风干而裂成几个口子的叶片,最终萎缩、瘫倒在地面上。
③眼前这个是什么呢?从没人种植,怎么凭空生出了这样一个让人喜欢的东西?它肥硕的根,扎在浅浅的墙根上,阳光照不到它,雨水淋不住它,又没有肥沃的土壤,如此贫瘠的环境,却富有生命力地生长着,简直不可思议。我们拉了母亲来看,她说这是蘑菇,和那“狗尿苔”是一类的,但“狗尿苔”有毒不能吃,这蘑菇是像肉一样可以吃的好菜呢,好好看着它,再停两天就可以采下来了。
④听着母亲的描述,我们好像已经吃到嘴里似的,心里美滋滋的,只有到春节才可以尝到肉的岁月里,突然知道了世上还有和肉一样吃的好东西,当然是乐不可支了。为了防止鸡、鸭、小猪来糟踏,我们就日夜严加看守,弟弟找来个破碗扣着它,我们就不时地揭开碗看看它生长的进度,等稍大了些,在它旁边搭建一圈小篱笆,以防它惨遭袭击,几颗心像保护宝贝似的既紧张又喜欢。
⑤它终于成熟了。我们把长成的蘑菇,小心翼翼地摘下,母亲把它洗净后一点点地撕碎,下到面条锅里的时候,我们就双手支着小脑袋,眼巴眼望地等着饭菜飘香的时刻。
⑥往日只洒些盐巴的素面条,寡淡无味,现在有了这像灵芝一样的好蘑菇的浸润,吃起来格外有味道。绵软、滑溜、细腻但富有韧性的蘑菇,虽没有母亲说的如肉一样的香,但却没有肉的油腻,也确实是少见的爽口,我怀疑天地间的精华,都浸透在它丰韵的身上了,只可惜太少了,每人碗里只有可怜的几片。
⑦后来眼睛就格外留意潮湿的墙根处了,居然又幸运地遇到了几个盛开如花的大蘑菇。
⑧“妈妈,这样好吃的蘑菇,为啥别人家里没有呢?”
⑨母亲认真地想了一下说:“孩子,这是上天种的花啊,他看咱家的孩子乖,就把他种的花,移给了咱几棵。”母亲用温暖的手抚摸着我们的头,慈祥地笑着。
⑩是么?怪不得只我们家有呢,一时我们就骄傲地昂起了头。读了两年书的母亲,大字不识几个,也就会写几个歪歪斜斜的字而已,给我们讲不来做人的大道理,更不会讲“孔融让梨”、“孟母三迁”的故事来感化我们,但她的“上天爱乖孩子”的道理,通俗易懂,我们欣然接受了。想啊,我们是乖孩子,上天都知道,上天怜惜我们的清苦,把他心爱的花,都赏给我们吃呢。
11早不记得我们那时是不是真的很乖,但从此,我们时时都在注意自己的言行,尽力做得听话、懂事,不惹母亲生气。在家里,每当有好吃的时候,我们从不争不抢,你推我让。在外面,我们不淘气,不惹厌,友善地和身边的每个人相处,母亲满意的笑容,就常常在脸上挂着了。
12其实我们不知道“人在做,天在看”的说法,但总认为有一双意味深长的眼睛,时刻在天上方严肃地注视着,自己是一览无余地暴露在那双法力无边的视力之内,所以我们坦诚做人,不偷不拿,不骗不坑,我们爱自己的手足和亲人,进而去爱他人,爱这个人间。
13如今我们都已长大,都是再平凡不过的人,融入到洪大的人流中,就像一滴水涌入江河毫不起眼,但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我们都得到了上天种的花。选文第②段描写“狗尿苔”的样子,有什么作用?
选文第③段“简直不可思议”的原因是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体会第⑤段“终于”一词的表达效果。
选文第⑨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选文第11段画线的句子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选文第⑨段和第13段中“上天种的花”的含义有什么不同?
高贵的捐赠
①一场大火,夺去了翔子的母亲和他的家。捐赠的人群挤在她们暂住的车库门前。
小女孩撅着嘴:“别的我还没玩够呢,这个我不想要了。”
“把自己都不想要的东西拿来捐给别人,这样对吗?”
小女孩有些局促不安,小声地问:“难道就要将最好的东西送给别人吗?非得最好的吗?”
“我想是的。”见女儿不情愿,母亲便问“你有最好的东西吗?咱们能不能换一下,不捐这个开了缝的熊,捐你最宝贝的。”
小女孩抬起头,有点手足无措,但最终还是小声说:“我,舍不得。
母亲有点失望,说:“妈妈不逼你,要不你再想想。”
女孩儿问:“我要是把我最宝贝的东西捐给了翔予,他还会还给我吗?”
“当然不会,哪有捐出去的东西又要回来的道理?”母亲回答。
女孩儿低下了头。
当小女孩的母亲送上被褥和衣物时,小女孩慢慢走上前去,拉过满脸泪痕的翔子的手,郑重地、小心翼翼地将她母亲的手交到翔子那只小手上,她的脸色己经苍白,咬了咬嘴唇,再咬了咬嘴唇,然后下了很大决心似的说:“翔子,我把我妈妈捐给你了,你以后有妈妈了。”说完她的眼泪顺着脸颊淌了下来,然后呜呜地哭出了声,转身跑开了。
她的母亲追了过来去。小女孩抬起头来,满是泪花的双眼定定地看着她的母亲,然后怯怯地说:“妈妈,不,翔子的妈妈,我不是想要把你要回来,可是,我还想亲你一下!”
我看到,这位母亲的眼里噙满了泪花。我的眼睛也湿润了,这是我迄今为止看到的最为高贵的捐赠,它让所有的大人汗颜。面对别人的灾难,很多人奉上的只是微薄的关爱和同情,而这小女孩奉上的,是她的整个世界。用四字短语,梳理情节,感受小女孩的心理变化。
我没玩够→→手足无措→低下了头→→转身跑开→比较下面两个句子,你认为那个句子表达效果更好?请说出理由。
1当小女孩的母亲送上被褥和衣物时,小女孩慢慢走上前去,拉过满脸泪痕的翔子的手,然后,郑重地、小心翼翼的, 将他母亲的手交到了翔子的那只小手上。
2当小女孩的母亲送上被褥和衣物时,小女孩慢慢走上前去,拉过满脸泪痕的翔子的手,将他母亲的手交到了翔子的那只小手上。请结合文章主旨,说说题目中“高贵”的含义.
这篇文章采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何作用?
文中的母亲教育孩子:帮助别人就必须把自己最好的东西给别人.你觉得有这个必要吗?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最后一次支离破碎的善意
①她是班里让人心怜的差生。起初,很多的人不明白,为何她的成绩如此要命,学校还是三番五次的为她召开募捐大会。直到那次体检……
②那次体检之后大家才知道。她不但是个色盲,反应速度也有着极大的问题。于是,先前那些对她冷嘲热讽的同学忽然悔憾起来。要知道,在竞争如此激烈的重点中学,一个智力有问题的女生能考出这样的成绩,已属不易。
③每每开展帮助她的主题班会,同学们都会异常的团结,百众一心。最让人感动的是,几年间,她从不曾对谁哭泣过她一贫如洗的家庭,更不曾抱怨过自身的种种不幸。相反,她的乐观、豁达、乐于助人,深深感染了周围的所有顽劣少年。
④记得有一次,隔壁班的坏男生笑话她是弱智,在楼道里堵住她,狠狠的告诫她这条路是聪明的人才能走的。这件事,她始终守口如瓶,整日欢笑着与班里的同学一同来去,只是,每每走到那个楼道的时候,她总是不经意的撒开了同学的手,独自走向另一条稍远的楼道。
⑤事情的始末,终于还是让班里的同学知道了。那天,我头一次见后排的男生们如此的团结,在清晨第二节课后的广播操时间里,硬拉着她去走了那条楼道。她推诿不过,只能被人群簇拥着去了。不知为何,她走着走着,竟然簌簌的落起泪来。那些莫名的泪水,深深的唤醒了那些坏男生的良知。生至今日,都没有过这样一个集体,诚心实意地维护着她,将她当自己的亲妹妹一样看待。当然,那个坏男孩再没敢欺负她。他被那声势浩大的场面吓得脸色惨白,腿脚哆嗦。临近毕业的时候,班里的同学无不暗自伤感。尽管班里的几位高材生连番上阵,彻夜不停地为她补习功课,但还是不得不承认现实的残酷与冷漠。大家各自心照不宣,似乎都早已预料到,这位让众人心里怜悯的小妹,将要在高考中名落孙山。
⑥事如所料,填写志愿那一天,她逐一邀请班里的所有同学,哽咽着说,这几年,她一直想找一个合适的机会来报答我们。她实在想不出空前绝后的办法,只得每日积攒零花钱,好在今天这个喜庆的日子里,请我们到校外的餐馆里大吃一顿。那天,班里的大部分男生都哭了,呜呜的翕动,像窗外七月柳条间的暖风。如此暗藏悲伤而又饱蓄大爱的饭啊,叫喜庆的我们怎么下咽啊?
⑦时光将我们毫不留情地推散,各自奔向了天南海北,尽管生命中,先后出现了不同的面孔,但对于多年前的那个弱小的坚强的女生,心中还是保留着一块最为柔软的空地。只是,经历世事之后,忽然对昔日的自己有着深深的无奈与愧疚。当年,如果我们能忍住泪水,欢喜着吃下她郑重邀请的那一顿饭。那么,即便她从此一生暗淡无光,也可以在惨淡的记忆中自豪地想,很久以前,自己曾那么拼尽全力回赠过那些帮助她的人—-那是多么的光彩而又值得骄傲的事情啊。只可惜,这最后一次足以给以后的岁月酿成慰藉的机会,也被我们执拗的善意击打的支离破碎。(摘自《读者》)填空分析,文中她的同学对她的情感态度发生了哪些变化。
请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
(1)狠狠的告诫她这条路是聪明的人才能走的:
(2)心中还是保留着一块最为柔软的空地:⑤小节中“不知为何,她走着走着,竟然簌簌的落起泪来。”请结合上下文说说,她为什么落泪?
对文中“她”的未来,作者认为可能“从此一生暗淡无光”。你同意作者的看法吗,请根据选文内容说说你的看法。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守住心灵的高度
①孙天帅是珠海市工业区一家外资企业的普通工人。平日里,他目睹了韩国老板对工人们的种种刁难和侮辱,内心极为愤怒。当那个韩国老板责骂一个因极度疲劳而睡着的女工,甚至令所有工人统统跪下时,只有他拒绝下跪,一个人直直地站着。孙天帅的行为不仅表现了“士可杀不可辱”的英雄气节,更体现了中国人誓死捍卫民族尊严的豪迈气概。一个普通的中国人,在强权与暴力面前不屈服,守住了自己心灵的高度。
②无论是谁,无论面对何种情况,都应该坚守自己的人生准则,就是说要守住心灵的高度。
③霍英东,在中国的政界、商界、体育界声名显赫。他从小吃苦,靠着聪明的头脑和不懈的努力,积累了大量财产。他没有为富不仁,而是热心公益,多年来为社会捐款多达200亿元。他说过一句话:“有钱,是上天赐给你做善事的机会。”霍英东是商界的精英,是精神上的富翁,更是守住心灵高度的楷模。然而有人却在金钱、荣誉面前,暴露出丑陋的人性。陕西农民周正龙和他身后的利益集团,制造了哄动一时的“华南虎”事件,就是为了骗取国家的大量拨款及由此可能带来的荣誉。对名利的追逐让他们忘记了生命的最终目标,他们也因此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架上。
④守住心灵的高度,需要心系天下不甘平庸的情怀。早在两千多年前,孟子就提出了“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主张,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更是用生命诠释了理想。屈原出身贵族,在楚国本来有着较高的地位,生活无忧,但是在“举世皆醉”中,他没有随波逐流,而是在真理面前挺身而出,即使被放逐,也决不向邪恶势力低头。虽然他的生命随着汩汩流淌的汨罗江水一同远去,但他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令人敬仰,他也成为中国人的光辉榜样,只有那些自觉地把自己生命与祖国人民的利益结合在一起的人,才是真正大写的“人”!
⑤守住心灵的高度,需要雄厚的资本和健康的心态。在风靡欧洲的法国网球公开赛中,美丽的中国女孩李娜,历经多场苦战,横扫众多欧洲劲敌,杀入冠亚军决赛。万众瞩目之下,她战胜了强劲的对手——意大利网坛老将斯齐亚沃尼。全面扎实的技术、稳定出色的发挥,使她成为本次比赛的冠军,作为亚洲获得大满贯赛冠军的第一人,面对如此殊荣,李娜没有忘乎所以,而是用动听娴熟的英语,微笑着告诉世界:只要有底气,没有什么不可以!当一个人凭借着自己的努力拥有了在世上立足的雄厚资本,就会战胜压力与诱惑,直面自己的心灵。
⑥守住心灵的高度,需要顽强的毅力和执着的精神。悬崖上的松树令人敬佩。悬崖上少土,需要它拥有刺穿岩石的力量;悬崖上少水,需要它拥有忍受饥渴的意志;悬崖上少有人照顾,需要它用心灵抚慰自己。树是如此,人又何尝不是?追寻真理的路上,一定会充满荆棘,充满危险。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罗斯福也说:“生活好比橄榄球比赛,原则就是奋力冲向底线。”只有具备非凡的毅力和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才能坚守住自己的人生准则。
⑦真诚勇敢地面对生活吧,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追求的目标。只有让心灵高高地站立着,我们才能体验到真正的幸福,人生才会更加美好。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第④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选择下面一个人,写出他的事例,用来充当本文④⑤⑥段中任意一段的论据。
陶渊明陆游邓稼先袁隆平成龙何祥美比尔·盖茨海伦·凯乐
(1)选择的事例,充当第段的论据。
(2)事例:阅读下面材料,说一说真正做到“守住心灵的高度”,除选文所论述观点外,还应该具备哪些品质?至少写出三点。
陈文原是福建一名大学生,被网友亲切地称为“收碗哥”。他每天饭后都在学生食堂里收拾餐具。从视频上可以看到,他手臂上下翻飞,原本杂乱的餐具瞬间被分门别类收拾好。据统计,在两分钟时间里,他收了整整两千只碗盘。他来自农村家庭,靠助学贷款上了大学,此后没有再向家里要过一分钱,课余凭借在学校食堂收碗赚取学费,现已偿还大部分贷款。面对许多因欣赏而有意招聘他的大企业,他婉言谢绝。他计划先把功课学好,把碗收好,毕业之后再自己创业。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小题。(23分)
桐花声里燕子飞
郑小琼
①院子里有数棵梧桐树、榆树、槐树,以及几株苦楝树,春天来了一段时间了,那些榆、槐、楝早已舒展开已绷了一个冬天的愁容,只有临近水井的那几株梧桐树还没有一点儿绿意。春风又吹过了几天,那些树早已盛装了,这时梧桐树才像一个姗姗来迟的女子一样,慢慢从闺房里探出头来。牙瓣儿的楝花已洒满了整个院子,淡嫩淡嫩地铺着,你拿起扫帚开始清扫它们,等你清扫干净的时候,在不经意的抬头间,你发现井台边那几株桐树已露出了花骨朵儿了。又下了一场春雨,几个暖暖的春风天,那些桐花便一簇簇一束束的开了。
②村子里人忙着到庄稼地里去了,给隔冬的小麦锄草,或是准备牵牛耕田,浸种下泥,没有一个人有空闲去注意井边那几株桐树开花了。它们站在井台边,默不作声,寂寞地开着,老去,落下。幸好去年相识的几只燕子飞回了,它们落在那桐树上喃喃说个不停,出了一趟远门,见了一些世面,燕子们有很多路上有趣的事儿同这位老友说。
③六岁那年,一个不小心,我的腿让开水烫伤,疼痛难忍。惊动了正在梧桐树下洗衣的母亲,她飞快地跑了过来,顺手从树枝上捋了一把桐花,放在手中揉搓,从那嫩嫩的花瓣儿搓出一些汁来,母亲把它敷在我伤口上,那尖酸的疼痛渐渐淡了下去。如今隔母亲在千里之外,离屋后梧桐也有千里之遥,再深的疼痛也没有母亲与梧桐了,只能自己贴上那没有一点人情味的创可贴了。
④ 在故乡,无论谁家,只要生了个女儿,便总会在屋前屋后栽种数棵梧桐,以求女儿成凤凰时,将有梧桐栖,或者女儿们长大以后,用梧桐木做嫁妆。母亲说,我家的井边的那几棵便是生我之时种的,它们在家里院落里开开落落有二十多年了。一直没有引来凤凰栖,却引数只燕子在上面筑巢安家。母亲一直说,燕子是奔波命,年来年去,南来北往地奔波着,我何尝不是一只奔波的燕子,但是人在异乡,也没有梧桐可栖。前些时候收到母亲的来信,说我的年龄不小,家里的那几株梧桐树也有那么大了,是不是该砍了做嫁妆了。我没有回答母亲,只是在电话中问她梧桐树上的燕子们可好。
⑤昨夜又是一场春雨,想来在昨夜风雨中,故乡井边那几棵梧桐树又有多少桐花让风雨捋落下来,它们该顺着那涓涓细雨汇成的流水,入河,入江,入海,消融在世界的尽头。那在风雨中的燕子是否安好?在“我”的故乡,为什么有些人家会在房前屋后栽种一些梧桐树?
细读全文,说说“我”和燕子有何相似之处,为何作者说“我何尝不是一只奔波的
燕子”?请从修辞的角度分析下面语句的妙处。
春风又吹过了几天,那些树早已盛装了,这时梧桐树才像一个姗姗来迟的女子一样,慢慢从闺房里探出头来。画横线的句子写出了一幅怎样的情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最后一段文字用了想象的表现手法,试分析文章这样结尾有何深刻含义。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 让有些话穿耳而过》 (段奇清),完成小题。(20分)
① 李肇星曾在一篇文章中记述了他儿子3 岁时的一些充满意趣的奇言妙语。有次他儿子在回答“人为什么会长两只耳朵”时说:“可以一个耳朵进,一个耳朵出,光进不出就会装不下。”
② 由此,我想起了一句话:让有些话穿耳而过。
③ 譬如某一天,你无意中听到一些诽谤和中伤你的话语,就让它穿耳而过。那也许是别人对你某一个不经意的行为、某一句不经意的话产生了误解你要相信,浊者自浊,清者自清,只要假以时日,他一定会看出你的初衷与本真。于是你便拥有了一颗平静安宁的心。
④ 如果偶尔听到有人指责你太不细心,未能做到未雨绸缪、防微杜渐,要让它穿耳而过。尽管他的指责是善意的,可是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是渺小的,谁也不能保证自己不踏入认识上的歧途不要太过相信“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的话,无论自己对将来有多少设想,可它终究没有发生。最为紧要的是要抓住今天,认认真真活在当下。如此,才会在有限的生命中不为一些似是而非的东西浪费自己宝贵的光阴,才会不为那些旁逸斜出的枝杈失去自己的吟咏与歌唱。你才能听到妻儿的欢声笑语,才能沐浴到金色的夕阳、绚烂的晚照。即便风雨骤然而至,也依然轻裘绞带,玉树临风。
⑤ 如果有人说你才貌双全,要让它穿耳而过。那才华学识本是天外有天、山外有山,那形貌亦是父母的遗传并非自己的努力,原本不值得他人夸奖。
⑥ 如果有人说你出类拔萃,却白壁微瑕,也要让它穿耳而过。是否出类拔革姑且不说,不完美本是人生的一种常态,如此,你就能摆脱“一次失败就成永远颓势”的阴影,就能走出“局部不完美就泛滥成整体否定”的误区,就始终能保持清醒的头脑。
⑦ 对于一些冷漠无情或者耍小聪明的话,对于一些玩世不恭,不知轻重的话,对于一些上下之势、高低权争、男女绯闻的话,都要让它穿耳而过。这样,你就会秋波无痕,素心如玉。纵然那些对你有用,却让你智所不能逮、力所不能及,以致被夺了幸福与快乐的话语,就要让它们穿耳而过,随风而逝。
⑧ 人生是一个容器,可这个容器的容量实在是非常有限愁苦与畏惧多了,欢乐与勇气就少了;局促与紧张多了,潇洒与轻松就少了;傲慢与骄矜多了,恭谨与谦虚就少了一些不需要的话语存放太多了,一些箴言就会无处落脚。让有些话穿耳而过。第① 段事例的作用是什么?( 3分)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3 分)
第③ 段中有一个短语“平静安宁的心”,请从第⑦ 段中找出意思与之相近的两个词语。 ( 4分)
从结构上看,③ ④ ⑤ ⑥ 段之间是什么关系?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说明。
读完全文后,联系你的自身实际,说说你获得了怎样的人生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