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观察藓类叶片细胞的叶绿体形态与分布、植物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和花生子叶脂肪颗粒的鉴定,三个实验的共同点是

A.都需要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
B.都需要对实验材料进行染色
C.实验全过程都要使实验对象保持活性
D.适当提高温度将使实验结果更加明显
科目 生物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探究将有油渍、汗渍、血渍的衣物洗净的办法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列有关酶特性的实验设计中,最科学、严谨的一项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主要实验步骤
A.
酶催化具有高效性
实验组:2 mL 3% H2O2+1 mL过氧化氢酶 保温5 min
对照组:2 mL 3% H2O2+1 mL蒸馏水 保温5 min
B.
酶催化具有专一性
实验组:2 mL 3%可溶性淀粉+1 mL新鲜唾液 保温5 min斐林试剂检验
对照组:2 mL 3%蔗糖溶液+1 mL新鲜唾液 保温5 min斐林试剂检验
C.
探究酶作用的适宜温度
5 mL 3%可溶性淀粉+2 mL新鲜唾液+碘液→每隔5 min将溶液温度升高10℃,观察溶液蓝色变化
D.
pH影响酶的催化活性
向三支试管中依次各加入:2 mL 3%可溶性淀粉、1 mL不同pH缓冲溶液和1 mL新鲜唾液,在适宜温度下保温5 min斐林试剂检验

下图曲线Ⅰ、Ⅱ分别表示物质A在无催化条件和有酶催化条件下生成物质P所需的能量变化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bc段表示在有酶催化条件下,使物质A生成物质P反应发生需要的活化能
B.若将酶催化改为无机催化剂催化该反应,则b在纵轴上将向下移动
C.ac段表示在无催化剂条件下,物质A生成物质P需要的活化能
D.若曲线Ⅱ为最适酶促条件下的曲线,改变酶促条件后,则b在纵轴上将向上移动

科学家以萤火虫为材料,分离出了发光物质—荧光素以及荧光素酶。在有氧的条件下,只要有ATP,荧光素酶就能催化荧光素的氧化而发出光。从萤火虫中分离得到的荧光素和荧光素酶一直用于ATP的定量检测。下列关于人体内ATP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ATP的分子简式可以表达为A—P~P~P,任意一高能磷酸键断裂,形成A—P~P为二磷酸腺苷
B.在线粒体中大量产生ATP时,一定伴随着氧气的消耗
C.在生命活动旺盛的细胞中,线粒体和ATP的含量都较多
D.人体内ATP中高能磷酸键中的能量最终来自植物吸收的光能

北京师范大学贾宗超教授、郑积敏博士,在研究中发现了在同一蛋白的同一活性中心上行使相反功能的新机制,其研究成果首先公布在顶级专业期刊《Nature》上。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活性中心”指的是酶的识别位点
B.“同一蛋白”指的是酶
C.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物质的化学反应,所以活性中心与反应物是一一对应关系
D.要较长时间保持酶活性,各种酶制剂都应保存在低温的条件下

在一定气候条件下,运用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的实验原理,测试田间作物的细胞液浓度,以此法获得作物代谢情况的必要数据。在此项测试中,自变量是()

A.制备的系列浓度梯度的检测液
B.作物的细胞液浓度
C.作物细胞质壁分离状态
D.一定的环境温度或其他气候数据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