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条链均被32P标记的一个DNA分子在含31P的环境中连续复制3次后,所得子代DNA分子中含32P的分子个数是
A.2 | B.4 | C.6 | D.8 |
神经系统正常发育过程中神经细胞数量的调节机制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细胞程序性死亡不利于神经系统正常发育 |
B.生存因子影响了神经细胞的基因表达 |
C.神经细胞与靶细胞间通过电信号传递信息 |
D.死亡细胞被吞噬细胞清除属子细胞免疫 |
下列关于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绿色植物在黑暗条件下不合成有机物 |
B.叶肉细胞在有光或无光条件下均能产生CO2和消耗ATP |
C.用纤维素酶处理后的植物细胞不发生渗透作用 |
D.松土能促进根系吸收有机肥料,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
如图表示在不同条件下,酶催化反应的速度和生成物量的变化情况。以下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①能用来表示反应物浓度变化与反应时间的关系 |
B.图②虚线表示增加酶浓度后,其他条件不变时,生成物量与反应时间关系的变化情况 |
C.若图②中的实线表示过氧化氢酶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率,则虚线表示Fe3+的催化效率 |
D.图②也可以用来表示处理温度不同的情况下,生成物量与时间的关系 |
如图表示细胞膜的结构示意图,其中a和b为物质的两种运输方式,下列对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如图示为肝细胞膜,则CO2的运输方向是Ⅱ→I |
B.细胞间的识别、免疫与①有关,细胞的癌变与①无关 |
C.适当提高温度将加快②和③的流动速度 |
D.若某毒素破坏细胞内线粒体的功能,则会影响b过程 |
将某植物花冠切成大小和形状相同的细条,分为a、b、c、d、e和f组(每组的细条数相等),取上述6组细条分别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浸泡相同时间后测量各组花冠细条的长度,结果如图所示。假如蔗糖溶液与花冠细胞之间只有水分交换,则
A.实验后,a组液泡中的溶质浓度比b组的高 |
B.浸泡导致f组细胞中液泡的失水量小于b组 |
C.a组细胞放在蔗糖溶液中失水或吸水所耗ATP大于b组 |
D.使细条在浸泡前后长度不变的蔗糖浓度介于0.4~0.5mol﹒L-1之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