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实行依法治国和制度建设是建设政治文明的核心内容。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律》与罗马法(据《〈唐律疏议〉:垂范后世的盛唐法典》等)

《唐律》
罗马法
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
法是最高的理性,法是一种最高权利,是正义和非正义的人的标准。
“犯罪之人,皆有条例。断狱之法,须凭正文。若不具引,或致乖谬。违而不具引者,笞三十。”
如果有人因食用未被焚毁的有害食品而死亡,对食品的所有者要以过失杀人罪论处。
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避惩罚。
死者的财产需要按其遗嘱进行处理……一家之主有权将他的财产遗留给任何他所喜爱的人。
为宋、明、清立法蓝本,影响古代日本、朝鲜、越南等亚洲多国家立法,被誉为“西有罗马法,东有唐律”。
“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以法律。”

(1)唐代立法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根据材料一比较《唐律》与罗马法在法律理念、内容、影响方面的不同点。
材料二:19世纪中叶以后,西方的法文化传入中国,在“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法治成为启蒙者共同选择的走出困境的出路。梁启超提出“法治主义,为今日救时唯一之主义。”……1906年,孙中山在借鉴西方三权分立学说的基础上,提出了“五权分立”的制宪原则。1908年8月,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披上“宪法”的外衣,以宪法的形式确认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力与地位。1912年3月,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用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废除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1914年5月,袁世凯公布《中华民国约法》,废除责任内阁制,无限扩张总统权力,民主共和政体从根本上被独裁制所取代。1928年10月,中华民国南京国民政府颁布《训政纲领》与《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组织法》,实行一党专政。1936年5月,南京国民政府颁布《中华民国宪法草案》,实行党国一体,总统集权。(据《中国近代法制史》等)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近代法制建设进程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没有建成法治国家的原因。
材料三:著名学者约瑟夫·奈说:“中国的经济增长不仅使发展中国家获益巨大,中国的特殊发展模式包括特殊的民主方式也被一些发达国家称为效仿的榜样……”某学者也感慨:“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恰恰是在制度上没有采用西方民主模式才取得的。
(3)材料三中的中国“特殊的民主方式”在制度上有何具体表现?综合上述材料,你对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有何认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 罗马法的作用与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诚然,防止极贫极富,扶持中等阶层,使富有的自由民和贫苦的自由民都不致各走极端,是古典思想家们的政治信条。因此,他们对“贫富有所协调”的理论构想,并非为了最终消灭穷人或富户,而是寻求社会力量的平衡。——解光云《古典时期雅典城邦对贫富差距的制度调适》
(1)为“防止极贫极富,扶持中等阶层”,梭伦采取了哪些经济措施?
(2)通过梭伦改革,其寻求社会力量的“平衡”是否达成,请结合史实加以说明。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在政治制度方面多有建树,而且体系之完备,经验之丰富、影响之深远都是世界上其他民族不可比拟的。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唐、宋、元时期政治制度“多有建树”的重要表现。
材料二 1933年3月,美国国会通过《紧急银行法》,决定对银行采取个别审查颁发许可证制度,对有偿付能力的银行,允许尽快复业。4月5日,宣布禁止私人存储黄金和黄金证券,美钞停止兑换黄金。4月19日,禁止黄金出口,放弃金本位。5月,国会通过了《联邦紧急救济法》,并成立“联邦紧急救济署”。在救济困难家庭的同时,还实行了以工代赈计划,成立了公共工程署等机构。6月,国会通过了《国家工业复兴法》,要求工业各行业制订本行业的公平经营章程。1934年1月,罗斯福总统宣布发行以国家有价证券为担保的30亿美元纸币,并使美元贬值40.91%。1935年,国会通过“财产税法”,它规定盈利超过15%的公司征收超额利润税;对5万美元以上的收入者征收超额累进税。
改编自内森.米勒《罗斯福正传》
(2)依据材料二,概括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各自作用。
材料三 2015年3月28日,习近平在博鳌论坛发表主旨演讲表示:迈向命运共同体必须坚持不同文明兼容并蓄,交流互鉴。各文明在交流与对话中彼此辉映,相得益彰,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重要贡献。
(3)建国以后,中国为使不同国家间实现相互尊重、共谋发展做出哪些贡献?

(24分)教科书反映主流价值观念和社会现实,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弟子规》是中国古代启蒙教材,原名《训蒙文》,李毓秀(1647~1729年)作,“总叙”部分是:“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材料二《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1901年初版),被誉为“百年语文第一书”。
“电”的解释:“阴阳二气薄而生热,热而发光日电”。
“雷”的解释:“阴阳二电摩荡空际,鼓击而成声者为雷。”
“议”的阐述:“谓欲事合于义,必群相论议也。因引中为风议谏议之议。今中国有事上闻,辄归部奏;泰西各国则归上下议院公议。”
材料三下列是两个不同时期我国历史教科书对美国宪法的评价。

“国会是资产阶级和地主控制的, ……这部宪法保障了美国资产阶级的利益,它可耻地保存奴隶制度,把种族歧视固定下来,使广大的劳动者失去了起码的政治和经济权利。它所宣布的‘自由’意味着种植主和资产阶级专政的巩固, 意味着剥削的自由。”
——《世界近现代史》(高级中学课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8 年版
“美国宪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宪法所确立的主权在民、三权分立、共和制等原则,为美国在此后两百多年间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也为后来许多国家所效仿。
——《近代社会民主思想与实践》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年版

(1)材料一涉及了儒家的哪些主要思想?联系作者所处时代分析编写此书的目的。
(2)据材料二,概括该书的特点,并分析其所体现的时代特征。(8分)
(3)据材料三分析两个不同时期我国历史教科书对美国宪法的评价侧重点有何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上述不同的原因。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19世纪后半期,社会达尔文主义的代表人物斯宾塞不加区别的借用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来解释人类社会的基本构成及行为准则。他认为人类社会是一个有生命的有机体,这个有机体凭借内在的生命,不断沿着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向前发展,最后目标是一种理想的静止状态。他认为,人类社会的这种理想境界只有通过自然选择才能实现,即社会发展的规律同生物进化的规律一样,也是生存竞争,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因此,强者荣华富贵、弱者卑微贫贱都是社会进化过程中的必然现象,是自然地严厉惩罚。同时,为了确保人类自然选择的顺利进行,政府应该保障人们的政治自由。……斯宾塞的社会政治思想在英美等国受到垄断资产阶级的热烈欢迎。
——齐涛主编《世界通史教程•近代卷》
材料二 1897年在其翻译的《天演论》中,严复同意斯宾塞所认为的自然进化是适用于包括人类在内的万事万物的普遍规律,又不接受斯氏把人类社会的弱肉强食视为理所当然的强权逻辑。他抱着“唯我所需”的态度……宣扬的是“适者生存”的绝对性和“与天争胜”的必要性,强调……无论是国家民族还是个人……倘若昧于时势而无所作为,必将被淘汰出局。
——李宪堂《严复与<天演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斯宾塞社会达尔文主义的主要观点。
(2)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斯宾塞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影响。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二十世纪初,民族主义已发展成为一种威胁欧洲安全的运动,其中有大塞尔维亚运动、泛斯拉夫运动、泛日耳曼运动、法国复仇运动及青年土耳其党革命。……欧洲因而分裂成两大敌对集团,地区事件演变成国际纠纷。1919年9月11日,美国威尔逊总统在圣路易发表演说:一战“是一场商业和工业的战争,而不是一场政治战争。”
中国之所以参加“一战”,是因为晚清以来,中国日益边缘化,精英们在新的国际体系下寻求国家认同。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中国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历史机会一若中国加入一方成为战胜国,必然有资格参加战后重新安排世界的和会,挽回半个世纪以来丧失的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
一战对中国的历史作用是巨大的,随着历史进程的发展逐渐凸显。中国战后受到的不公平待遇,使部分精英对西方的失望情绪日增,转而效仿刚刚爆发了十月革命的俄国。以俄为师,继续寻求国际化,几乎影响了后来中国六十年的政治走向。
——摘编自张卉妍《一战全史》和徐国琦《中国与大战》等
(1)根据材料,从原因方面,指出欧洲国家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中国参战的相似之处,并说明不同点。
(2)有学者说,一战是20世纪中国的一个转折点。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社会思潮方面归纳这场战争对中国产生的重大影响。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