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若干组,室温25℃下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对实验过程中装置条件及结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若X溶液为CO2缓冲液并给予光照,液滴移动距离可表示净光合作用强度大小 |
B.若要测真光合强度,需另加设一装置遮光处理,X溶液为NaOH溶液 |
C.若X溶液为清水并给予光照,光合作用大于细胞呼吸时,液滴右移 |
D.若X溶液为清水并遮光处理,消耗的底物为脂肪时,液滴左移 |
右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在第10年时经调查该种群数量为200只,估算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负荷量约为()
A. | 100只 |
B. | 200只 |
C. | 300只 |
D. | 400只 |
一块甘蔗田弃耕几年后,形成了杂草地,该草地群落中()
A. | 物种组成比甘蔗田简单 | B. | 动物没有分层现象 | C. | 物种组成比甘蔗田复杂 | D. | 植物没有垂直结构 |
某池塘中,早期藻类大量繁殖食藻浮游动物水蚤大量繁殖,藻类减少,接着又引起水蚤的减少,后期排入污水,引起部分水蚤死亡,加重了污染,导致更多水蚤死亡。关于上述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早期不属于负反馈,后期属于负反馈 | B. | 早期属于负反馈,后期不属于负反馈 |
C. | 早期、后期均属于负反馈 | D. | 早期、后期均不属于负反馈 |
有一山区由于开采露天小铁矿等活动,自然生态系统完全被破坏,成为一片废墟,为尽快使该山区恢复到原有自然生态系统状态,应采取的最好措施是在这片废墟上()
A. | 回填土壤,引进多种外来物种,重建新的生态系统 |
B. | 撤出人类全部活动,实行全面封闭,等待自然恢复 |
C. | 回填土壤,栽培当地经济农作物,发展农业生产 |
D. | 回填土壤,栽种当地原有的植物,实行封山育林 |
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下列措施最合理的是()
A. | 通过生物技术手段,转化淀粉生产可再生能源 | B. | 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保证粮食稳产 |
C. | 发展生态农业,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 | D. | 大力开垦湿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