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央“八项规定”“六项禁令”出台一年来,公款吃请之风得到遏制,而铺张浪费仍普遍存在。不论是高校食堂还是各类餐馆、饭店,很多人对中国式“剩宴”司空见惯,一天弃食60多吨,每年约倒掉2亿人的口粮,只要回收到5%丢弃的食品,就可以养活大约400万饥民,国人“舌尖上的浪费“,让人触目惊心。
材料二“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2013年1月, 腾讯微博认证用户徐侠客在腾讯微博发起“光盘行动”,倡导网友珍惜粮食,加入行动。人民日报微博随即响应,《新闻联播》报道该活动,号召大家节约粮食、从我做起。这一活动唤醒了人们的节俭意识,反映了社会公众对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广泛认同。
材料三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就新华社一篇内参报道作出重要批示,要求严格落实各项节约措施,坚决杜绝公款浪费现象,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为响应中央“八项规定”、“六项禁令”,某校草拟倡议书,向全校师生征集倡议。
(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对材料一中“舌尖上的浪费”现象进行分析。
(2)依据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中有关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说明“光盘行动”的意义。
(3)结合材料三,运用政治生活中公民的相关知识提出两条倡议,并写出理论依据。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科技的作用和影响 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科技,是世博会永恒的主题。“低碳”、 “物联”、 “3D”、“智能”、“云计算”……行走在上海世博园区,到处都是“头脑风暴”,到处打偶有可能是下一个“蒸汽机”,上海世博会这些新技术,在让我们大开眼界的同时,也在开启我们的新生活。

请用经济常识的有关知识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请运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相关知识,谈谈贯彻科技理念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0月13日,2岁的小悦悦过马路时被一辆面包车撞倒并两度碾压,七分钟
内从女童身边经过的十八个路人,都对此冷眼漠视,不予施救。一时之间,国人的道德文化随着这十八个人的漠视在一片斥责和反思中陷入低谷,多数受访者(87.7%)痛感当前社会日趋冷漠。不少人留言提出: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才是杀死小悦悦真正的凶手。
材料二 有人在评论“小悦悦事件”时说:“我们在消除贫穷追求财富增长的过程中
‘一手硬’、‘一手软’,是导致这种社会冷漠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但也有人认为,“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经济发展上去了,文化自然会好起来。
材料三 解决问题需要调查研究。调查研究不仅是一种工作方法,而且是关系党和
人民事业得失成败的大问题,调查研究是做好领导工作的一项基本功,调查研究能力是领导干部整体素质和能力的一个组成部分。如何落实“加强调查研究工作”要求?下面是一组网络调查,数据反映了网友的期待。

(1)结合材料二,运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简评“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一观点。
(2)根据材料三的调查结果,运用《哲学与生活》的知识,说明如何落实“加强调查研究工作”的要求。

省省委、省政府为建设幸福安康,抓住政绩考核这一“牛鼻子”,结合全省区域发展的基础、条件及各地资源禀赋差异,推出省辖市新考核体系。新考核体系将省辖市分为四类,考核指标权重“因地制宜”。
运用矛盾相关知识,说明该省转变管理方式的合理性。

2011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材料一 《决定》指出:文化引领时代风气之先,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在新的历史
起点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与创新,关系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关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
材料二 《决定》指出: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要着眼于我国社会主义的伟大
实践,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实践;要加强同香港、澳门的文化交流合作,加强同台湾的各种形式文化交流,同世界其他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批判继承,坚持保护利用、普及弘扬并重,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新时代鼓舞人民前进的精神力量。
(1)结合材料一,并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分析说明为什么要加强文化体制的改革与创新。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请你就如何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材料一 山东省潍坊市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积极发掘地方传统文化的精华,使红木嵌银瓷器、刺绣、高密三绝、临朐红丝砚 等实现了规模生产,成为民间工艺的上乘佳品。同时,打造潍坊风筝与杨家埠木板年画成为两张靓丽的城市文化名片。传统文化的发展,不仅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而且衍生了大舜文化、佛教文化等独具特色的文化品牌。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潍坊市对待传统文化的举措给我们哪些启示?
材料二 一股传统文化的热潮正在中国涌流。从《百家讲坛》吸引数亿观众到《于丹〈论语〉心得》狂销300多万册,从古装影视剧热播到历史题材图书畅销,从人大成立国学院到北大、清华等开设“国学班”,从各地恢复祭孔到海外孔子学院遍地开花,从私塾重现到儿童读经……这一切都表明,曾经渐行渐远的传统文化正在回归。
(2)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探究我国传统文化如此之“热”的原因。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