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3年太平军攻克武昌,杨秀清去拜谒了当地的孔庙,这让高呼‘打倒孔妖’的天国领袖洪秀全相当尴尬,由此开启了杨秀清所主导的儒家路线与洪秀全所主导的拜上帝教路线之争。”下列各项对上述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①洪、杨已转化为地主阶级 ②这实际是世俗权力之争的延伸
③洪秀全代表传教士的利益 ④农民阶级没有先进理论指导
| A.①② | B.①④ | C.③④ | D.②④ |
老舍的著名话剧《茶馆》中有一位秦二爷,他在19世纪末致力于投资近代工业,他的理想是要“顶大顶大的工厂!那才救得了穷人,那才能抵制外货,那才能救国!”他也确实创力了一些实业,1916年前后,他创办的企业最为红火,其原因不包括()
| A.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
| B.政府提倡使用国货 |
| C.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
| D.实业救国思潮以及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
该图反映的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在不同历史阶段发展状况的曲线图,请判断一下由G 到H一段曲线反映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哪一历史阶段的发展状况( )
| A.甲午战争后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
| B.辛亥革命后及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短暂春天 |
| C.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的短暂发展 |
| D.国民政府统治后期民族工业的困境 |
《中国近代民族经济发展史》一书记载:“1912年日本输华商品总值只有9000多万两白银,1919年增至2、4亿两;美国从1913年的3500多万两,增至1919年的1、1亿两。日本由原来在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中占第六位上升到与首位的英国势均力敌;美国也大大超过了法国,在华的地位举足轻重。”以下对这段材料反映的情况理解错误的是( )
| A.日本、美国乘一战之机扩大了对华侵略 |
| B.美、日有效地遏制了英、法的经济侵略 |
| C.欧洲列强对华输出的资本和商品有所减少 |
| D.列强在华的侵略实力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 |
我国早期的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城市,这主要是因为( )
| A.该地区人们的思想比较开放 |
| B.外国资本主义侵略促使封建自然经济瓦解较早 |
| C.清政府扶植沿海企业 |
| D.康有为维新派宣传推动 |
该图反映了明清时期农业生产的发展趋势()
| A.引进的高产农作物逐渐取代传统的农作物 |
| B.棉花的种植区域在明朝中后期进一步扩大 |
| C.农产品日益商品化 |
| D.农业的进步促进了具有专门职能城市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