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美国副国务卿艾奇逊提出了所谓的“烂苹果理论”:“就像一个烂苹果会引起一桶苹果都烂掉一样,希腊的腐烂会传染给伊朗以东的所有国家,它还会通过小亚细亚和埃及传染给非洲,并通过意大利和法国传染给欧洲……。”下列各项对“烂苹果理论”理解不准确的是
| A.为战后的美国遏制战略造势 | B.与丘吉尔的“铁幕”演说如出一辙 |
| C.主张加强合作应对恐怖主义 | D.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美苏博弈的缘起 |
“夷货非衣食所需,可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衅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也,何可得哉!”《海防纂要·卷七》中这则史料反映出当时统治者推行的政策是( )
| A.重文轻武 |
| B.重本轻末 |
| C.“闭关锁国”政策 |
| D.避战自保 |
“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材料所反映的经济现象应该出现在( )
| A.原始社会晚期 | B.夏商周时期 |
| C.春秋战国时期 | D.秦朝 |
诗人宗泐在《清源洞图》中对泉州有这样的描写:“厘头赤脚半蕃商,大舶高樯多海宝。”泉州遍种刺桐树,外来商人、水手便以“刺桐”名之,这个名字当时在海上丝路所历各处广泛流传。从以上材料可以看出()
①是我国元代对外贸易繁荣的一个缩影
②海上丝绸之路曾经过泉州
③当时泉州在国际商贸中占有重要地位
④政府为加强对外贸易的管理曾经在泉州设置“十三行”
|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喻世明言》中有一则故事,描述一个新谚语:“一品官,二品贾”,……在《二刻拍案惊奇》中记载:“徽州风俗以商贾为第一等生业,科第反在次者。”请问这两本书中所反映的是哪个时代的社会现象()
| A.汉朝 | B.唐朝 | C.宋朝 | D.明朝 |
浙江某地农民每逢二、五、八日都到中心集镇赶集,这种交易的风俗是由古代的“草市”发展而来,古代的“草市”更加普遍出现在()
| A.商代 | B.唐代 | C.宋朝 | D.春秋战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