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6月,毛泽东说:“要搞三线工业基地的建设,一、二线也要搞点军事工业。各省都要有军事工业,要自己造步枪、冲锋枪、轻重机枪、追击炮、子弹、炸药。有了这些东西,就放心了。攀枝花搞不起来,我睡不着觉。你们不搞攀枝花,我骑毛驴去那里开会,没有钱,拿我稿费去搞。”这反映出毛泽东
A.决心推动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 | B.工业建设是出于“联美制苏”的战略考虑 |
C.国民经济建设立足于战备的思想 | D.注重解决建设中经济结构方面的矛盾 |
下图是出土于甘肃天水放马滩一座西汉文帝与景帝时期墓葬中的一张纸。该纸质薄而软,纸面平滑,纸上用黑色线条绘制出山川、河流、道路等图形。材料直接说明了当时
A.我国造纸技术臻于成熟 | B.该纸发明早于“蔡侯纸” |
C.纸张主要用于绘制地图 | D.纸成为最主要书写材料 |
清代学者顾栋高在《春秋大事表》中指出:“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有土之诸侯未必皆贤,即使因其不贤而易置之,而其政令不能尽出于王朝,其民之视听不能尽属于天子。故常散而不能聚,弱而不强。其易而县邑也,则不然……其操纵由一己,其呼吸若一气,其简练教训如亲父兄之于子弟也。”可见县邑制的出现
A.完成了封建专制国家的统一 | B.维系了君臣间的宗法关系 |
C.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的根源 | D.加强了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
“我从来没有见过天使或女神,因此我没有什么兴趣去画她们。”据此推断这位画家的绘画风格应该是
A.浪漫主义 | B.现实主义 | C.印象主义 | D.现代主义 |
“西方是经济全球化最大的赢家,第三世界却可悲地扮演着输家的角色。”对此认识正确的是①经济全球化加剧了社会的贫富分化②经济区域化阻碍了全球化的实现③经济全球化加强了西方国家的经济优势④发展中国家必须全面实现西方化()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②④ | D.①③ |
有学者提出:“从一定意义上说,赫鲁晓夫既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但最终还是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主要是指赫鲁晓夫()
A.揭露了斯大林的个人崇拜,但不够实事求是 |
B.改革缺乏正确指导思想 |
C.改革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仍未从根本上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 |
D.坚持斯大林模式,不愿进行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