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912年6月1日《大公报》载:“革命巨子,多由海外归来,草冠革履,呢服羽衣,已成惯常;喜用外货,亦不足异。无如政界中人,互相效法,以为非此不能侧身新人物之列。”这从根本上说明了

A.盲目效法成为当时报界的笑话 B.辛亥革命推动了西装革履的流行
C.政治运动推动了社会生活的变化 D.西装革履成为革命与否的重要标志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容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魏源在19世纪50年代写到,西方人讲礼貌,正直,有知识,根本不应该称之为“夷”。
四五十年代的许多著作把西方人称“夷”,但在七八十年代,这些著作在改版时都改作“洋”了。这一变化反映了

A.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 B.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
C.由中国中心到西方中心的变化 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

民国17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生前大力提倡“植树以收利,蓄木以为薪”, 南京国民政府将植树节从清明改为3月12日(孙中山逝世日),改革开放后,共和国也以此日为植树节。孙中山关心植树造林主要体现的是

A.民本主义思想 B.民族主义思想
C.民权主义思想 D.民生主义思想

1923年,胡适撰文说:“这三十年来,有一个名词在国内几乎做到了无上尊严的地位,无论懂与不懂的人,无论守旧和维新的人,都不敢公然对它表示轻视或戏侮的态度。”文中所说的这个“名词”应该是

A.变法 B.革命
C.民主 D.科学

右图是1908年《申报》上刊登的一幅漫画,作者在思想上最倾向于

A.顽固派
B.洋务派
C.资产阶级维新派
D.资产阶级革命派

近代史上,顽固派指责某人的思想主张是“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这位人物是

A.魏源 B.李鸿章
C.康有为 D.孙中山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