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912年6月1日《大公报》载:“革命巨子,多由海外归来,草冠革履,呢服羽衣,已成惯常;喜用外货,亦不足异。无如政界中人,互相效法,以为非此不能侧身新人物之列。”这从根本上说明了

A.盲目效法成为当时报界的笑话 B.辛亥革命推动了西装革履的流行
C.政治运动推动了社会生活的变化 D.西装革履成为革命与否的重要标志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容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图题为《沉重的铁锤连续地打在蒋介石的脊骨上》(上为刘邓,下为陈谢)请回答:该图反映的历史意义是

A.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
B.粉碎全面进攻
C.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D.战略决战

这一制度在我国在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生活中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我国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相联系,也是中国的国情和特点所决定的。此制度是指

A.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中英《南京条约》规定,无论英国人在华所犯何罪,都交由英国领事按照英国法律审理;而中美《望厦条约》更进一步扩大了领事裁判权的范围,不仅美国人和中国人之间的刑事诉讼,而且美国人之间、美国人与其他外国人在中国的一切诉讼,均由美国领事审理,中国官员无权过问。条约内容表明

A.清政府熟谙近代领事制度 B.列强已掌控中国司法大权
C.中国司法主权遭严重破坏 D.中西间法律思想相互渗透

鸦片战争后,“洋布洋棉,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这段材料所反映的情况应该出现在当时的

A.东南沿海地区 B.长江中游地区 C.渤海湾地区 D.黄河中下游地区

“中国自强之策,除修明政事,精练兵勇外,必应仿造轮船以夺彼族之所恃,……以中国聪明才力,国耻足以振矣。”这段话体现了

A.洋务派的观点 B.维新派的观点 C.实业派的观点 D.革命派的观点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