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820年之前,伊朗的棉和丝织业是相当兴旺的,为居住在城市中的,如伊斯法罕和大不里士的织布工(大部分是男人)以及城市周围农村的纺纱工(大部分是女人)提供了生活的来源。19世纪20年代,英国的棉布开始进入伊朗市场,到1890年,伊斯法罕所拥有的丝绸织机仅为1830年它所拥有的织机数量的1/10。材料表明
A.伊朗沦为了英国的殖民地 |
B.伊朗乡村纺织业逐渐发展为近代工业 |
C.纺织业是英国发展最迅速的工业部门 |
D.工业革命给伊朗乡村纺织业带来了灾难 |
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原意
A.秦末农民战争与郡县制没有关系 | B.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 |
C.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 | 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 |
古人在分析姓氏起源时说:“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字,则孟孙叔孙;氏于居,则东门北郭。”由此推论,司马、司徒等姓氏应源自
A.官名 | B.爵位 | C.谥号 | D.行业 |
在近代史学大师王国维看来,周革殷命是一次非常重要的鼎革,“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下列从制度文化的角度历数殷周鼎革的“剧变”的有
①封邦建国②加强中央集权③嫡长子继承制 ④百家争鸣
A.①②④ | B.①③④ | C.![]() |
D.②④ |
英、法、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的政体有所不同。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三国政体的确立都经历了艰难而曲折的历程 |
B.美国政体最优,法国次之,英国的政体最差 |
C.三国政体不同的主要原因是各国的国情不同 |
D.在三国政体确立过程中,都颁布了重要的法律文献 |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不同的时代出现过不尽相同的革命精神。下列革命精神按其出
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五四精神②延安精神③井冈山精神④长征精神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④② | C.①③②④ | D.④①③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