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苏联在第八个五年计划到第十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主要经济指标增长速度 (%)。
| |
八五1966—1970 |
九五1971—1975 |
十五1976—1980 |
十一五1981—1985 |
| 社会总产值 |
7.4 |
6.4 |
4.2 |
3.3 |
| 国民收入 |
7.7 |
5.7 |
3.8 |
3.2 |
| 工业总产值 |
8.4 |
7.4 |
4.4 |
3.7 |
| 农业总产值 |
4.1 |
2.5 |
1.7 |
1.1 |
| 社会劳动生产率 |
6.8 |
4.5 |
3.3 |
3.1 |
据上表,我们可以把勃列日涅夫时期称为
A.“大跃进的年代” B.“大倒退的年代”
C.“稳步前进的年代” D.“停滞的年代”
20世纪30年代,美国每周有成千上万的人去电影院,轻歌曼舞的幻想型影片备受欢迎,当红童星秀兰·邓波儿通常在电影中扮演孤儿去感化富人。这一现象
| A.表明了新政已使全国重现繁荣的景象 |
| B.体现了民众身陷危机淡定应对的精神 |
| C.反映了民众逃避现实希求慰藉的心态 |
| D.说明了现代主义艺术得到社会的认同 |
“政府应该用税收手段把富人的收人再次分配给穷人”。这一主张属于
| A.人文主义 | B.空想社会主义 |
| C.科学社会主义 | D.凯恩斯主义 |
美国在先进的科技和管理的推动下,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国民收入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的340亿美元增加到1929年的830亿美元。其带来的结果是美国
| A.消费不足问题更加突出 |
| B.加紧占领殖民地取得海外市场 |
| C.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强国 |
| D.财政支出主要用于生产领域 |
上海是近代中国茶叶的一个外销中心。1884年,福建茶叶市场出现了茶叶收购价格与上海出口价格同步变动的现象。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近代事业是
| A.电报业 | B.大众报业 | C.铁路交通业 | D.轮船航运业 |
1907年革命家秋瑾被清政府杀害,在当时中国舆论中心的上海,几乎没有一家报纸不发出哀惋和抗争之声,仅《申报》第八天就刊出秋瑾诗六首,有关秋瑾的文字达三万多字,广大人民进一步认清了政府的反动本质。这一现象表明
| A.广大人民肯定了报纸的教化功能 |
| B.报纸宣传是成为社会变革的推动力 |
| C.清政府积极推动近代报刊业发展 |
| D.报纸舆论受到专制政府的严格控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