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大公报》社评说:“毛泽东先生来了!中国人听了高兴,世界人听了高兴,无疑问的,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该报道反映出当时国人期盼
| A.国共双方和平协商,创建新中国 | B.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国民党的统治 |
| C.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建立新中国 | D.国共双方消除隔阂,共同抗日 |
邓小平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中指出:从“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是
我们根据中国自己的情况提出来的,而现在已经成为国际上注意的问题了。”对此理解最正
确的是
| A.国际社会想干扰中国收回香港 |
| B.国际社会一致认可“一国两制” |
| C.“一国两制”方案在联合国得以通过 |
| D.“一国两制”对解决国际争端有借鉴作用 |
1920年,陈独秀在《谈政治》一文中明确宣布:“我承认用革命的手段建设无产
阶级的国家,创造那禁止对内对外一切掠夺的政治法律,为现代社会的第一需要。”这一认
识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辛亥革命的失败 |
| B.工农运动的发展 |
| C.马克思主义的传入 |
| D.中国共产党的影响 |
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提出:“在一个国家里,总是有一些人以出身、财富
或荣誉著称。不过,如果他们和平民混杂在一起,并且和其他的人一样只有一个投票权,公
共的自由将成为对他们的奴役,而且他们不会有保卫这种自由的任何兴趣,因为大多数的决
议将会是和他们作对的。”以下1875年法国宪法的规定,其中与孟德斯鸠上述思想有关联(或
受其影响)的是
| A.众议院议员由成年男子直接选出 |
| B.参议院议员由间接选举产生 |
| C.总统有权任命文武官员 |
| D.禁止王室或皇室家族成为总统 |
约翰·密尔认为代议制民主政治下,“它”的第一个职能是:“…谴责那些该受责
备的行为,并且,如果组成政府的人员滥用职权,或者履行责任的方式同国民的明显舆论相
冲突,就将他们撤职,并明白地或事实上任命其后继人。”这里的“它”是指
| A.议会 | B.法院 | C.内阁 | D.总统 |
《世界文明史•》指出:“理论上讲,…作为雅典公民的男子不能与外国女子结婚,
不管她们是出身于雅典盟国的贵族之家,还是居住在当地的迈提克(对外来移民的称呼)。”
这种情况出现主要是因为
| A.雅典明确禁止雅典公民同外国人结婚 |
| B.雅典传统对公民资格的规定 |
| C.同外国人结婚的公民不能担任重要官职 |
| D.雅典人仇视外国女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