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用斜线“/”给下面语段中画横线的部分断句。(限划6处)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共8分,每题2分)
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A.迨诸父异爨(等到) B.凡再变矣(第二次)
C.大母过余曰(看望) D.比去,以手阖门(等到)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指代对象都相同的一项是

A.然予居于此先妣抚甚厚 B.妪每谓余曰 母立于兹  
C.汝姊在吾怀从板外相为应答 D.儿寒乎?欲食乎?久不见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 B.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C.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 D.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久之,能以足音辨人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
B.庭中始为篱,已为墙今已亭亭如盖矣
C.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西连于中闺
D.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轩凡四遭火,得不焚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每题3分,共9分)
六国论苏辙
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死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
秦之用兵于燕、赵,秦之危事也。越韩过魏,而攻人之国都,燕、赵拒之于前,而韩、魏乘之于后,此危道也。而秦之攻燕、赵,未尝有韩、魏之忧,则韩、魏之附秦故也。夫韩、魏诸侯之障,而使秦人得出入于其间,此岂知天下之势邪!委区区之韩、魏,以当强虎狼之秦,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韩、魏折而入于秦,然后秦人得通其兵于东诸侯,而使天下偏受其祸。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埸(yì)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与“窃怪天下之诸侯”一句中的“怪”字活用方式相同的一项是()

A.以弱天下之民 B.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C.秦孝公据殽函之固 D.渔人甚异之

下列各组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窃怪天下之诸侯信陵君窃符救赵 B.委区区之韩、魏感君区区怀
C.咎其当时之士咎其欲出者 D.得以自完于其间安得广厦千万间

对原文内容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

A.作者感慨六国的谋士只图眼前之利,缺乏大局观。
B.作者认为燕、赵亲附于秦才使得秦军攻打韩、魏如入无人之境。
C.作者认为韩、魏屈服于强秦是实力不济使然。
D.作者认为六国内耗是导致各自最终灭亡的重要原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每题3分,共9分)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1.与“数十伶人困之”一句中的“困”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B.天下诸侯已困矣
C.敌人远我,欲以火器困我也 D.牛困人饥日已高
2.与“莫能与之争”中的“之”字的词性相同的一项是()
A.举天下之豪杰 B.数十伶人困之
C.世言晋王之将终也 D.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3.下列句子,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B.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C.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D.不拘于时,学于余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每小题3分,共9分)
  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
  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
  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全部相同的一组是()
  

A.举贤以自佐举世混浊而我独清
  
B.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C.然亡国破家相随属于是舍人相与谏曰
  
D.冀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部相同的一组是()
   A.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B.渔父见而问之曰夫赵强而燕弱
   C.身客死于秦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D.乃作《怀沙》之赋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屈原因为令尹子兰身居高位而不为国分忧而痛恨他。
B.楚怀王“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的根本原因在于“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C.屈原之死,表现其“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决心。
D.屈原身后,宋玉、唐勒、景差这些人都学习屈原的“从容辞令”,但没有人比得上。

文言翻译(共10分)
(1)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
(2)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3)自明府下车以来,狗不夜吠,民不见吏,年老遭值圣明。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共22分)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卻,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臣之所好者,道也
(2)依乎天理,批大卻,导大窾
(3)批大卻,导大窾,因其固然
(4)良庖岁更刀[
(5)族庖月更刀
(6)虽然,每至于族
(7)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8)善哉!吾闻庖丁之言
对“视为止,行为迟”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视为/止,行为/迟 B.视/为止,行为/迟
C.视为/止,行/为迟 D.视/为止,行/为迟

能代表庖丁观点的一句话是:
庖丁解牛经过三个阶段,请用文中的原句回答:
(1)第一阶段:
(2)第二阶段:
(3)第三阶段:
根据原文中的几句话,写出衍生出来的成语:
(1)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2)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3)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