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乞人张氏传
清·刘大樾
楚之南,天地之气,不钟于人而钟于石;流沙之西,天地之气,不钟于人而钟于鸿雁;近世以来,天地之气,不钟于士大夫,而钟于穷饿行乞之人。
合肥张美之,家在域北八十里之元潭。有女年十五,而同邑马彦章来赘。张氏年二十八,而父母皆已死,生二女亦死。其舅马青芝妻早死,有三子、二女。三子彦章为长,彦章年四十余又死。彦章死而青芝之二子皆幼,赖张氏以养;其二女赖张氏以嫁。其后,合肥岁连不登。张氏奉其舅青芝及二叔南走池州乞食,而二叔又皆死。张氏复奉其舅自池州之桐城,依左氏之庑下,乞食、挑野菜以养。当是时,桐之民有欲娶张氏者,而张氏以其舅老穷无归,相依至死,不忍去,青芝死,而张氏年早已六十余,犹间至余家行乞也。
古者妇事舅姑,鸡初鸣而盥漱,其礼旷千载不行矣。然吾以为民秉之彝,不尽绝于人心。缙绅大夫之家必有隆礼守义善事其舅姑,与孝子之事父母无异者,而往往求之不可得。夫缙绅者,衣食奉养之物备具也;然勃谿诟谇,禁之而不止.穷饿至于行乞,苟可以依人而得食,不能禁其改适也;然至死不去,而养其舅以终身,岂非其天性之笃挚有过人哉?惜乎,其为女子且穷而行乞也!设使斯人为丈夫而登于朝堂,则其于君父人伦之间,出其至性,必有建树非常者
夫天地之气不能无所钟也。明之亡也,金陵之乞人闻之而赴水以死。丈夫不能,而女子能之;富贵者不能,而乞人能之,亦可慨也夫!  
(选自《明清八大家文选》,有删改)
【注】①舅姑:公婆。②彝:法度,规则。③勃谿诟谇:争吵、辱骂。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钟于人而于石钟:聚集
B.合肥岁连不登:丰收
C.犹至余家行乞也间:断晰续续
D.不能禁其改也适:适当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依左氏庑下臣壮也,犹不如人
B.桐之民有欲娶张氏,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不尽绝人心乃设九宾礼
D.其于君父人伦之间或咎其欲出者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以一组排比句,由天地灵秀之气,引出人间浩然之气,从而点出文章主旨.。
B.张氏在桐城漂泊乞食时,有人想娶她,但公公反对,张氏放弃改嫁机会,奉养公公终生。
C.作者以质朴的文字,简练真切地记叙了张氏历尽坎坷的人生际遇,赞美她的美好心灵。
D.文章用“缙绅大夫之家”的表现作为反衬,突显张氏的为人品格,深化文章的主题、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至死不去,而养其舅以终身,岂非其天性之笃挚有过人哉?
(2)设使斯人为丈夫而登于朝堂,则其于君父人伦之间,出其至性,必有建树非常者。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与刘言洁书
清·戴名世
言洁足下。仆平居读书,考文章之旨,稍稍识其大端。窃以为文章之为道,虽变化不同,而其旨非有他也,在率其自然而行其所无事,即至篇终语止而混茫相接,不得端,此自左、庄、马、班以来,诸家之旨,未之有异也。
盖文之为道,难矣。今夫文之为道,未有不读书而能者也,然而吾所读之书而吾举而弃之,而吾之书固已读,而吾之文固已工矣。夫是一心注其思,万虑屏其杂,置其身于埃壒之表,用其想于空旷之间,游其神于文字之外,如是而后,能不为世人之言,不为世人之文,斯无以取世人之好。故文章者,莫贵于独知。
今有人于此焉,众人好之,则众人而已矣;君子好之,则君子而已矣,是故君子为众人之所好者。以此也,彼众人者,耳剽目窃,徒雕饰为工,观其菁华烂熳之章,与夫考据排纂之文,出其有惟恐不尽焉,此其所以枵然无有者也。君子之文,淡焉泊焉,略其盯畦,去其铅华,无所有,乃其所以无所不有者也。仆尝入乎深林丛簿之中,荆榛碍吾之足,土石封吾之目,虽咫尺莫能尽焉。余且悄揣焉惧跬步之或有失也。及登览乎高山之颠,举目千里,云烟在下,苍然茫然,与大无穷。顷者游于渤海之滨,见夫天水浑沦,波涛汹涌,惝恍四顾不复有人间。呜呼!此文之自然者也。文之为道如是,岂不难哉?
仆自行年二十,即有志于文章之事,是时积忧多愁,神气荒惑,又治生不给,无以托一日之命。自以年齿尚少,可以待之异日,蹉跎荏苒,已逾三十,其为愧悔惭惧,何可胜言。数年以来,客游四方,所见士多矣,而亦未见有以此事为志者,独足下好学甚勤,深有得于古人之旨,见不以仆为不才,而谓可于斯文也者,仆何敢当焉?偶料检箧中文字,自丙辰至于丙寅,十年间所著,有《芦中集》、《问天集》、《围学集》、《岩居川观集》,为删其十之二三,汇为一集,而以请正于足下。足下以为可存,则存之;不然,即当削去。行入穷山之中,躬耕读书,以庶几稍曩昔之志。然而未敢必也。
【注】①埃壒之表:尘世之外。②枵然:空虚、空洞③盯畦:原意是田界,此处引申为程式法则的限制束缚。④丛簿:草木丛生之处。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未有不读书而能者也工:精美、精巧
B.是故君子为众人之所好者耻:把……当作可耻
C.而谓可于斯文也者与:参与,从事
D.以庶几稍曩昔之志酬:实现(志愿)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不得端则或咎欲出者
B.徒雕饰为工斧斤时入山林
C.是时积忧多愁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
D.行入穷山之中不者,若属皆为所虏

把第一卷文言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仆尝入乎深林丛簿之中,荆榛碍吾之足,土石封吾之目,虽咫尺莫能尽焉。
(2)自以年齿尚少,可以待之异日,蹉跎荏苒,已逾三十,其为愧悔惭惧,何可胜言。
第一卷文言文《与刘言洁书》的第一段提出了怎样的观点?第二、三段分别是从哪个方面来强调这一观点的?

用斜线(/)给下面短文断句。(限画8处)(4分)
汉成帝幸赵飞燕,飞燕谗班婕妤祝诅,于是考问。辞曰:“妾闻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修善尚不蒙福为邪欲以何望若鬼神有知不受邪佞之诉若其无知诉之何益故不为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后面题目。
秦数败赵兵,廉颇坚壁不出。赵王颇失亡多而更怯不战,怒,数让之。应侯又使人行千金于赵为反间,曰:“秦之所畏,独畏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为将耳!廉颇易,且降矣!”赵王遂以赵括代颇将。蔺相如曰:“王以名使括,若胶柱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王不听。
初,赵括自少时学兵法,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然不谓善。括母问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则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及括将行,其母上书,言括不可使。王曰:“何以?”对曰:“始妾事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而进食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王及宗室所赏赐者,尽以与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乡而朝,军吏无敢仰视者;王所赐金帛,归藏家,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王以为如其父,父子异心,愿王勿遣!”王曰:“毋置之,吾已决矣!”母因曰:“即如有不称,妾请无随。”赵王许之。
秦王闻括已为赵将,乃阴使武安君(白起)为上将军王龁为裨将,令军中:“有敢泄武安君将者斩!”赵括至军,悉更约束,易置军吏,出兵击秦师。武安君佯败而走,二奇兵以劫之。赵括乘胜追造秦壁,壁坚拒不得入;奇兵二万五千人绝赵军之后,又五千骑绝赵壁间。赵军分而为二,粮道绝。武安君出轻兵击之,赵战不利,因筑壁坚守以待救至。
秦王闻赵食道绝,自如河内发民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遮绝赵救兵及粮食。齐人、楚人救赵。赵人乏食,请粟于齐,齐王弗许。
九月,赵军食绝四十六日,皆内阴相杀食。急来攻秦垒,欲出为四队,四,五复之,不能出。赵括自出锐卒搏战,秦人射杀之。赵师大败,卒四十万人皆降。
武安君曰:“秦已拔上党,上党民不乐为秦而归赵。赵卒反覆,非尽杀之,恐为乱。”乃挟诈而尽坑杀之;遗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前后斩首虏四十五万人。赵人大震。
(节选自《资治通鉴》)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廉颇易,且降矣与:对付。
B.奢不能难:反驳,质问对方。
C.妾请无随坐: 坐下。
D.二奇兵以劫之张:布置。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赵王颇失亡多而更怯不战所兴怀,其致一也
B.王所赐金帛,归藏是余有叹焉
C.军吏无敢仰视者每览昔人兴感
D.乃阴使武安君为上将军王龁为裨将侣鱼虾友麋鹿

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使赵不将括则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2)自如河内发民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遮绝赵救兵及粮食。
第Ⅰ卷文言文中,传主赵括熟谙兵法,为什么招致惨败?请从赵括自身方面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满桂,蒙古人,幼入中国,家宣府。稍长,便骑射。每从征,多斩馘。军令,获敌首一,予一官,否则赉白金五十。桂屡得金,而未能受职。年及壮,始为总旗。又十余年为百户。后屡迁潮河川守备。
天启二年,大学士孙承宗行边,桂入谒。壮其貌,与谈兵事,大奇之。及出镇山海,即擢副总兵,领中军事。承宗幕下,文武辐辏,独用桂。桂椎鲁甚,然忠勇绝伦,不好声色,与士卒同甘苦
明年,承宗议出关修复宁远。问谁可守者。马世龙荐孙谏及李承先,承宗皆不许。袁崇焕、茅元仪进曰:“满桂可。但为公中军,不敢请耳。”承宗曰:“既可,安问中军。”呼桂语之,慨然请行。世龙犹疑其不可,承宗不听。即日置酒,亲为之饯。桂至宁远,与崇焕协心城筑,屹然成重镇。
时蒙古部落驻牧宁远东鄙,辽民来归者悉遭劫掠,承宗患之。四年二月,遣桂及总兵尤世禄袭之大凌河。诸部号泣西窜,东鄙以宁。拱兔、炒花、宰赛诸部阳受而阴怀反侧。桂善操纵,诸部咸服,岁省抚赏银不赀。初,城中郭外,一望丘墟。至是军民五万余家,屯种远至五十里。承宗上其功,诏擢都督佥事,加衔总兵。
六年正月,大清以数万骑来攻,远迩大震,桂与崇焕死守。始攻西南城隅,发西洋红夷砲,伤攻者甚众。明日转攻南城,用火器拒却之,围解……而崇焕复与桂不和,言其意气骄矜,谩骂僚属,恐坏封疆大计,乞移之别镇。举朝皆知桂可用,虑同城或偾事,遂召还。
七年五月,大清兵围锦州,分兵宁远。桂遣兵救,被围笊篱山。桂与总兵尤世禄赴之,大战相当。遂入宁远城,与崇焕为守御计。俄大清兵进薄城下,桂率副将尤世威等出城迎,颇有杀伤,桂亦身被重创。捷,加太子太师,世荫锦衣佥事。
(选自《明史·满桂传》)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稍长,便骑射便:熟习,擅长 B.诸部阳受而阴怀反侧款:议和
C.分兵宁远略:忽略 D.捷,加太子太师 闻:传来

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满桂忠勇的一组是
①年及壮,始为总旗②呼桂语之
③与崇焕协心城筑④桂善操纵,诸部咸服
⑤桂与崇焕死守⑥桂率副将尤世威等出城迎

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②④⑥ D.③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满桂年少善武,职位升迁较慢。他屡次随行出征,斩杀很多敌人,但只获得白金赏赐,没能得到一官半职。直至壮年,才做了总旗,以后才慢慢迁至潮河川守备。
B.满桂得贵人识,屡被委以重任。大学士孙承宗巡边时,发现他是个奇才。于是在出镇山海关时重用满桂,并让他出守宁远,后又依功提拔他为锦衣佥事。
C.满桂治边有方,边境繁荣稳定。一方面,他敢于打击侵边的异族部落;另一方面,他善于安抚操控暗怀二心的部落,并使一望丘墟的宁远屯种至五十里外。
D.满桂忠勇善战,屡次抗击清兵。六年正月,与袁崇焕死守宁远,英勇抗击大举进犯的清兵;七年五月,又亲赴宁远,率兵出城迎敌,杀伤众多,深受重创。

请把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然忠勇绝伦,不好声色,与士卒同甘苦。(《明史·满桂传》)
⑵时蒙古部落驻牧宁远东鄙,辽民来归者悉遭劫掠,承宗患之。(同上)
⑶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贾谊《过秦论》)
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限断6处)
元帝宫人既多,乃令画工图之。欲有呼者,辄披图召之。其中常者,皆行货赂。王明君姿容甚丽,志不苟求,工遂毁为其状。后匈奴来和,求美女于汉帝帝以明君充行既召见而惜之但名字已去不欲中改于是遂行
(选自《世说新语·贤媛第十九》)

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
梁归,探诸其家,则生方与客饮,益疑。因问:“昨在洞庭,何归之速?”答曰:“无之。”梁乃追述所见一座尽骇生笑曰君误矣仆岂有分身术耶众异之而究莫解其故。后八十一岁而终。迨殡,讶其棺轻;开之,则空棺耳。(选自《聊斋志异》)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