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如下表:
物质 |
甲 |
乙 |
丙 |
丁 |
反应前质量(g) |
4 |
1 |
42 |
10 |
反应后质量(g) |
待测 |
20 |
6 |
31 |
关于此反应,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A.该变化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
B.参加反应的甲、丙的质量比为1:9
C.乙、丁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一定为19:21
D.甲反应后的质量为8g
小林同学对所学知识归纳如下,其中有错误的一组是
A.元素与人体健康 缺钙—易患甲状腺肿大缺氟—易生龋齿 |
B.环保与物质利用 减少水污染—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减少白色污染—使用可降解塑料 |
C.实验与安全 闻药品气味—招气入鼻法给试管内液体加热—管口不对着自己或他人 |
D.化学与分析 |
湿衣服晾干—微粒间有间隙干冰人工降雨—易升华放热
下列实验操作先后顺序不正确的是
A.加热碱式碳酸铜固体时,先均匀加热,后集中加热。 |
B.使用胶头滴管吸取液体时,先将胶头滴管伸入液体中,后挤压胶头吸入液体。 |
C.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结束时,先把导管从水槽中取出,后停止加热。 |
D.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先调平,后称量。 |
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如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通常空气中各成份比值保持相对稳定 |
B.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化学变化之一 |
C.因为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很低,所以它是人类生存可有可无的物质 |
D.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参与自然界中的许多变化,直接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
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如图,
在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中,二氧化碳进入植物体是通过
A.呼吸作用 | B.光合作用 |
C.蒸腾作用 | D.火山喷发 |
下列对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正确的是
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 |
B.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可再分 |
C.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后形成离子 |
D.CO2和CO性质的差异主要是由于分子间的间隔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