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l0分)赤霉素广泛存在于高等植物体内,它可以通过提高生长素(吲哚乙酸)含量促进植物生长。已知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合成和分解代谢过程如图10所示(IAA氧化酶是一种含铁蛋白)。那么赤霉素是如何提高生长素含量的呢?以下为某研究小组的部分探究过程。
材料用具:燕麦幼苗,完全培养液、缺铁培养液、赤霉素溶液(以上溶液浓度均适宜),蒸馏水,琼脂块。刀片等。

实验步骤:
①准备4个配有培养支架的烧杯,分别标记为l~4号;向l号和2号烧杯中加入等量适量的完全培养液。
②选取生长状况相同的燕麦幼苗若干株,平均分为四组;
③将其中两组幼苗分别置于l号和2号烧杯中,1号幼苗喷洒适量蒸馏水,2号幼苗喷洒等量赤霉素溶液。培养一段时间后,进行图11所示处理。
④在黑暗处培养去尖端胚芽鞘一段时间后,观察其弯曲情况。
⑤向3号和4号烧杯中加入等量适量的  a 培养液,然后重复步骤  b 。
请分析回答:  
(1)a、b两处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该步骤中使用此种培养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
(2)本探究实验的两个变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若步骤④观察到的结果是去尖端胚芽鞘弯向1号尖端放置一侧,可以说明___________。请写出步骤⑤实验后的两种可能结果__________。
(3)你认为该小组提出的假设是_________;请你提出一条其他假设_________________。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探究将有油渍、汗渍、血渍的衣物洗净的办法 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应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如图所示为某群岛上物种演化的模型,A、B、C、D、E、F为六个物种,请据图回答:

(1)假设已知甲岛上B物种为有翅蝉,过了相当长时间后,逐渐演化成了残翅蝉E和超长翅蝉F上,请根据达尔
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结合甲岛上多风的自然条件,推测甲岛上B物种演变的过程。
(2)甲岛上B物种偶尔有一次乘着季风,飞到了乙岛上居住,试分析B物种进入乙岛后可能会给乙岛上C物种带来的影响。
(3)怎样验证E和F属于两个不同的物种?简述你的思路和依据。

小麦育种专家李振声被授予2006年中国最高科技奖,其主要成就之一是将偃麦草与普通小麦杂交,育成了具有相对稳定的抗病性、高产、稳产、优质的小麦新品种——小偃6号。小麦与偃麦草的杂交属于远缘杂交,远缘杂交的难题主要有三个:杂交不亲和、杂交不育和后代“疯狂分离”。
(1)普通小麦(六倍体)与偃麦草(二倍体)杂交所得的F1不育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F1不育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要使F1可育,可采取什么方法?这样得到的后代是几倍体?这种新物种的形成方式与一般物种形成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麦与偃麦草属于不同的物种,这是在长期的自然进化过程中形成的。我们可以运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解释物种的形成(见图),请在下图填出相应的生物学名词。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杂交实验表明,桦尺蛾体色受到一对等位基因S和s控制,黑色S对浅色s为显性。在曼彻斯特地区,19世纪中叶以前,种群S基因频率很低,在5%以下,到20世纪则上升到95%以上。请分析回答:
(1)从遗传的角度分析:
①最初的S基因是通过________出现的,它为生物进化提供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S基因频率升高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用现代达尔文主义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
①19世纪桦尺蛾的栖息地(树干)上长满了地衣,在此环境下,种群s基因频率升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随着英国工业的发展,工业炼铜使地衣不能生长,树皮暴露,并被煤烟熏成黑褐色,在此环境条件下,种群S基因频率升高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上述事实说明,种群中产生的变异是________,经过长期的________,其中不利变异被不断________,有利的变异则逐渐________,从而使种群的________发生定向的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方向缓慢地进化。因此生物进化是由________决定的。
④这个种群是否形成了新物种?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所示在农田中使用农药一段时间后,害虫具有了抗药性(抗药基因A),请回答:

(1)害虫的抗药变异最初来源于____________。
(2)害虫种群中抗药变异的差异说明________。
(3)对害虫抗药性的进化,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多选
(  )
A.图中A时期不存在抗药害虫
B.图中AB段害虫对农药进行了选择
C.图中B点不抗药的基因频率变为零
D.图中C点害虫种群中产生了新物种
(4)图中BC段害虫种群数量呈________增长。
(5)决定害虫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C点时随机抽取一定量的害虫,经检测其中AA占18%,Aa占70%则A基因频率为(写出计算过程及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8年医监会进一步加强了对抗生素使用的监管,因为滥用抗生素往往导致细菌抗药性的产生。
(1)细菌抗药性变异的来源属于________。
(2)尽管在细菌菌群中天然存在抗药性基因,但是使用抗生素仍可治疗由细菌引起的感染,原因在于菌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细菌抗药性的形成是抗生素对细菌进行________的结果,其内在实质是____________。
(4)在抗生素的作用下,细菌往往只要一到两代就可以得到抗性纯系。而有性生殖的生物,淘汰一个原来频率较低的隐性基因,形成显性纯合子组成的种群却需要很多代,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