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13年11月9~12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回答:
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____________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A.全面深化改革 B.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C.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D.推进农村改革发展

全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是这次全会提出的一个重大理论观点。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修改为“决定性作用”,一词之变显示出在今后经济发展中

A.国家的宏观调控将会弱化 B.资源将会完全由市场来配置
C.市场的作用将进一步提升 D.计划的方式会退出历史舞台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必须推动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下列说法能够体现这一要求的是
①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      ②遵守世界银行制定的贸易规则
③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地结合      ④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科目 政治   题型 单选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 全球环境问题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2012年5月,一条名为《“丨”竟然是个汉字》的微博在网上疯传。“丨”不但是个字,念“gǔn”,而且还是一个多音字。下列关于汉字的认识,正确的是 ( )
①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②汉字是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的文明标志③汉字是我国现阶段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④汉字是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传媒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浮生六记》是清代文学家沈复的作品,被文学界称为“小红楼梦”。其中《海国记》“册封琉球国记略”中的文字清晰地记载了黑水沟为中国(清廷)与琉球国的分界线,钓鱼台(岛)明显在中国领域内的事实。可见( )

A.文学作品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B.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社会发展的历史轨迹
C.史书典籍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
D.史书典籍有助于丰富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增强民族凝聚力

清明节自唐宋成为民俗节日之后,在节俗内容不断扩张的同时,节俗的根本性质虽然没有发生大的改变,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演进,较早地出现了由神圣祭祀向世俗娱乐转化的趋向。这种趋向在都市表现得尤其明显,清明祭墓成为踏青春游的假日时光,墓前分享祭品的习俗变成了郊游的野餐。这一现象说明(  )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②社会生活的变迁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③传统文化的发展是自然而然的,不应干预
④传统文化对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初到台湾的大陆游客,常会因台湾民众把“花生”叫“土豆”,把“熊猫”叫“猫熊”,把“公共汽车”叫“公车”,把“窝心”解释为“温馨、贴心”,而引发一些“美丽的误会”。两岸民众对词语使用的差异反映了( )

A.两岸文化同根同源 B.中华文化底蕴厚重
C.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D.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文化传播有多种方式,其中具有全球同时、受众主动、双向互动特点的文化传播方式是()

A.商贸活动 B.人口迁徙 C.互联网 D.教育活动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