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份,我国居民储蓄余额已连续三个月突破43万亿元,位于历史最高位。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储蓄金额最多的国家。针对国内有效需求不足而居民的银行储蓄节节上升的趋势,国家可以采取多种措施。回答:首先,国家应尽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使居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通过减少居民对养老、医疗的顾虑,刺激居民消费。这说明__________对消费有重要的影响。
A.收入差距 | B.未来收入的预期 |
C.物价水平 | D.当前的收入水平 |
国家还可以采取降低银行存贷款基准利率的方式来刺激居民消费,这一政策发挥作用的途径是
①存款利率降低→存款收益减少→居民减少存款→消费需求增加
②存款利率降低→存款收益减少→物价水平降低→消费需求增加
③贷款利率降低→还贷压力减小→居民增加贷款→贷款消费增长
④贷款利率降低→融资成本降低→企业增加贷款→投资需求扩大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石家庄’名字太土了,一个大城市叫个‘庄’,算啥?”—金融危机以来,有人认为石家庄的名字不好听,阻碍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不少人甚至为石家庄市取了若干个名字,更有媒体随声附和,大有石家庄不改名,就不能发展之势。主张改名者的共同错误在于
A.没有看到![]() |
B.颠倒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
C.没有认识到经济发展在根本上是由上层建筑决定的 |
D.没有认识到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
许衡尝暑中行路,渴甚,道旁有梨,众争取啖,衡独危坐树下,或问之,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或曰:“此梨无主。”衡曰:“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这说明
A.当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要以集体利益为主 |
B.价值观对人生道路、人生选择有导向作用 |
C.改造主观世界是为了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 |
D.价值观不同,对事物的评价就不同 |
从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至今已经走过了30多年。这30多年间,高考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某种意义上说,高考的变化也折射出了社会的变化。这里的“折射”体现了
A.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 | B.主观与客观的对立统一 |
C.量变与质变的相互依存 | D.个性和共性相结合 |
当前,推进科学发展,要求领导干部要带头解放思想,尤其是要敢于剖析自己的错误,勇于向自己身上的脓痈毒疮开刀,要“刮骨疗毒”,不要“讳疾忌医”。“刮骨疗毒”与“讳疾忌医”这两种解决矛盾和问题的不同方法向我们揭示的共同道理是
A.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
B.人们的行为选择是在价值![]() |
C.认识能否达到目的依赖于实践的社会历史条件 |
D.抓住主要矛盾,才能把握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
“公民意识”一词首次出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引起许多人的关注,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的哲学依据是 ( )
①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②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
③意识不仅能反映现象,还能反映本质 ④发挥主观能动性要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
A.②④ | B.①④ | C.①②③ | D.①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