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建设美丽中国,我们需要关注的数据
材料二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经济体制改革是改革的核心问题,目的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更好的发挥“有形的手”和“无形的手”的作用。
材料三 根据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国务院进行“大部制”改革,国务院减少4个正部级机构,撤销7个,新组建3个(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务院明确提出2013年各省级政府要全面公开省本级“三公”经费,争取2015年之前实现全国市县级政府“三公”经费全面公开。
(1)材料一中的图表反映了什么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二,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为如何更好的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原课本:基础性)作用提出合理化建议。
(3)结合材料二三,根据公民的政治参与和政府的有关知识,谈谈为什么要更好的发挥政府“有形的手”的作用。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美丽中国”这一美好建设蓝图,为全国人民描绘了一幅“美丽中国”的未来景象。
十八大报告原文中提到“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其内涵是对十六大以来,党中央相继提出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生态文明等新的发展理念和战略举措的继承和发展。
依据所学哲学知识,谈谈怎样才能建设“美丽中国”?(12分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不可阻挡地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对此人们有不同的看法。有些人认为,在网上发邮件、查询资料、下载软件、购物等,大大拓展了人们的视野,丰富了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有些人认为,网上出现了一些虚假信息、黄色内容,对人们精神世界带来消极影响。更严重的是,有些考生沉迷于网吧,严重地影响了学业和健康。
(1)运用辩证法知识对上述两种看法进行分析。
(2)对互联网存在的弊病,用哲学观点说明应该如何治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根据2013年8月10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城镇化与企业家论坛提供的信息测算:人口城镇化蕴含着巨大的消费需求,大概到“十二五”结束的时候,我国消费规模能达到30万亿以上,2020年有可能接近45万亿或者50万亿。城镇化水平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就有1300多万人口从农村转入城镇居住、生活、升学、就业,能带来7万亿元的投资和消费需求。新型城镇化已经成为拉动经济增长强大引擎。
材料二:从“人定胜天”的万丈豪情到“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再到可感、可知、可评价的“美丽中国”,说明我们党的执政理念越来越尊重自然,越来越尊重人民感受。建设美丽中国是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需要政府、公众各尽其责、各尽其能、各尽其力。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美丽中国”理念的指导下,只要我们脚踏实地、不懈努力,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中国”,就一定会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实现。
(1)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回答,为什么说“新型城镇化已经成为拉动经济增长强大引擎”?
(2)结合材料二,从“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哲理角度,说明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转变的正确性。
海洋,生命的摇篮、资源的宝库、交通的命脉、战略的要地。海洋经济,前景广阔。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注:近十年来,我国海洋新兴产业整体年均增速超过28 %。美日英三国海洋经济绝对值分别是我国的14倍、13倍和5倍,我国海洋经济只占GDP的9.6 % ,而美国海岸经济和海洋经济已占到GDP的51 %。
材料二:国家推进“海洋强国”战略,将坚持“五个用海”(规划用海、集约用海、生态用海、科技用海、依法用海)的要求全面实施。
材料三:近年来,M集团直面世界海洋经济发展现状,结合淡水资源紧缺这一全球性问题,锁定海水淡化行业,遵循行业经济运行法则,针对海水淡化成本高等特点,实施“科技强企”策略,全力攻坚,冷静应对,在海水淡化产业中抢占了一席之地,呈现出广阔的市场前景。
(1)描述和说明材料一主要反映的经济现象与问题。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知识,说明国家在推进海洋强国战略中坚持“五个用海”的意义。
(3)联系材料三,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说明M集团是如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积极投身海洋经济建设的。
“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关系一个民族的素质和力量,影响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和图书数字化进程的加快,电子阅读方式开始流行。尽管大家对电子阅读方式存在着不同的看法,但对在全社会大兴学习之风,形成良好读书风尚却有着共识。
2014年,全民阅读立法、起草工作仍在推进中,力求将全民阅读纳入法制化轨道,推动全民阅读常态化,制度化。但是,对于阅读立法,社会上存在不同看法。赞成者认为,将阅读提升到国家宏观战略的层面,有利于提升国民阅读水平,实现文化强国的目标。反对者认为,阅读水平提升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希望通过立法使其毕其功于一役并不现实,且真正实施起来困难重重。
读书介质的更新使读好书更重要。电子书一直是电子消费品市场上的明星。但光芒的背后,却难以掩盖产品质量良莠不齐带来的瑕疵和标准规范缺失带来的隐患。
(1)从《经济生活》知识角度,说明电子阅读方式的流行对图书产业的积极影响。。
(2)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相关知识,简要分析上述两种看法的合理性。
(3)针对目前图书市场良莠不齐的现象,请从经济角度思考人们如何才能读到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