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必须形成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
材料一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指出:必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要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这是保障农民公平分享土地增值收益的重要举措,土地同权同价令广大农民充满期待。
材料二 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是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的重要内容。数据显示,中国目前城镇化率超过50%,但户籍城镇化率仅有35%,也就是说,有大约16%的人口未能享受城镇各种福利待遇,也享受不到社会公共资源和城市发展的各项成果。新型城镇化就要打破以往阻碍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并能享受到城镇居民同等公共服务的各种传统制度和传统障碍。让2亿多农民工以及7000万流动人口转化为市民。
(1)分析允许城乡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体现的政治生活道理。
(2)有人认为:从农民分化为农民工,是市场机制的结果;而将农民工转化为城市市民,则是政府的责任。请你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加以评述。
2012年9月23日,《焦点访谈》节目播出了“一位院士的最后时刻”
“有一种花儿名叫马兰,你要寻找他,请西出阳关,伴着那骆驼刺,扎根那戈壁滩……”远在西北大漠,有一个以马兰命名的核试验基地,有许多人终其一生为打造我国的和平之盾而努力。林俊德,便是马兰人中的一员,他是我国爆炸力学与核试验工程领域著名专家,他把祖国和人民的嘱托当做毕生努力的目标。在他生命的最后3天,忍着巨大的病痛,以惊人的毅力发起最后的冲锋,直至去世前5小时仍坚守在办公桌前,整理国防科研重大项目的资料,把生命的全部献给祖国。这就是“热爱祖国,忠诚使命,勇攀高峰”的“马兰精神”,它激励着无数人用汗水与牺牲,铺就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基石。
从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角度,谈谈你对“马兰精神”成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基石的理解。
2011年9月20日,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颁奖典礼——《德耀中华》在北京举行。典礼分为诚实守信、见义勇为、助人为乐、敬业奉献、孝老爱亲5个板块,每个版块分别采用播放短片、现场访谈、情景再现、歌舞表演和朗诵等形式,描绘了震撼人心的道德“群英谱”,生动展示了道德模范的感人事迹和崇高精神。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国家举办全国道德模范评选活动的原因。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既要让人民过上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又要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自觉把文化繁荣发展作为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重要内容,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基本要求,进一步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精神需求、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为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有力舆论支持、良好文化条件。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担负起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政治责任,把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重要位置,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请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在文化建设中应怎样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材料一:为了进一步提升收费公路通行效率和服务水平,方便群众快捷出行,交通运输部、财政部、国务院纠风办等部门联合制定了《重大节假日免收小型客车通行费实旅方案》,经国务院批复同意,《实施方案》与2012年8月2日向社会公布。今后,春节、清明节、劳动节、国庆节等4个国家法定节假日,以及当年国务院办公厅文件确定的上述法定节假日连休日,免收7座及以下小型客车通行费。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说明我国政府制定和实施重大节假日免收小型客车通行费政策的依据。(12分)
材料二:在出台《重大节假日免收小型客车通行费实旅方案》之前,有关政府部门“问政于民”,通过网络进行了广泛的民意调查。大批网友登录网络,反映民意,畅所欲言。“网络问政”拉近了公民与政府的距离,畅通了公民与政府的关系,增强了公民的幸福感。
(2)请从政治生活的角度,分析公民应如何参与“网络问政”?(13分)
十八大报告强调,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是权力正确运行的重要保证。推进权力运行公开化、规范化,完善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司法公开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1)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具体途径和方式有哪些?
(2)从“公民的政治生活”说明为什么要信息公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