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必须形成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
材料一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指出:必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要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这是保障农民公平分享土地增值收益的重要举措,土地同权同价令广大农民充满期待。
材料二 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是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的重要内容。数据显示,中国目前城镇化率超过50%,但户籍城镇化率仅有35%,也就是说,有大约16%的人口未能享受城镇各种福利待遇,也享受不到社会公共资源和城市发展的各项成果。新型城镇化就要打破以往阻碍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并能享受到城镇居民同等公共服务的各种传统制度和传统障碍。让2亿多农民工以及7000万流动人口转化为市民。
(1)分析允许城乡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体现的政治生活道理。
(2)有人认为:从农民分化为农民工,是市场机制的结果;而将农民工转化为城市市民,则是政府的责任。请你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加以评述。
京剧,曾称平剧,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京剧是在北京形成的戏曲剧种之一,至今已有将近二百年的历史。作为中国最大戏曲剧种和国人引以为豪的国粹代表,京剧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于2010年获选进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材料二:18世纪下半叶,经徽戏、秦腔、汉调的合流并借鉴吸收昆曲、京腔之长而形成了京剧。20世纪初,京剧创作进入辉煌时期并成为新文化运动中的一股重要力量。新中国成立以后,京剧被正式列为国粹,《沙家浜》等剧目是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表演艺术形式。但是,“文革”后,京剧迅速失去观众。21世纪初,一场保护京剧的运动在全国展开,但是,与受众广泛的流行文化相比,京剧仍主要局限于中老年观众,“小众”现状未根本改变。
材料三:时下盛行一种观点,认为文化遗产的保护,必须要维护其原生态。京剧经过了数代人的传承,根据社会发展变化和大众审美需求,不断地进行了适应性调适、创新、完善乃至重构。京剧的保护不能将其完全“冷冻”起,必须立足于现实生活,以群众需求为出发点,进行“活态”保护。所谓“原生态”应是在今天的历史横断面上认定的“原生态”。
(1)结合材料一,说明弘扬京剧艺术的意义。
(2)有人认为:京剧虽经典但“小众”,与色彩斑斓的流行文化相比,它将逐渐失去市场。请结合材料二谈谈你的看法。
(3)运用“寻觅社会真谛”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三,说明我们应如何对京剧进行“活态保护”。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材料一:目前,我国法治建设还存在许多问题,如:有的法律未能全面反映客观规律和人民意愿;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比较严重,执法司法不规范、不文明现象较为突出;部分公民尊法信法守法用法意识不强。
(1)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谈谈我们应如何解决好材料一中的问题。
材料二: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党的领导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最根本的保证。必须加强和改进党对法治工作的领导,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过程。
(2)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回答,如何理解“党的领导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最根本的保证”。
材料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必须以保护产权、维护契约、统一市场、公平竞争、有效监管为基本导向,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加强对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的保护,清理有违公平的法律法规条款;制定和完善法律法规,促进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公平交易、平等使用。
(3)结合材料三,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
2014年4月17日,备受关注的“网络推手”秦志晖(网名秦大火)诽谤、寻衅滋事一案,在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依法作出一审判决:以诽谤罪判处秦志晖有期徒刑2年,以寻衅滋事罪判处有期徒刑1年6个月,决定执行有期徒刑3年。据统计,“秦大火”2010年注册微博后,造谣及传谣共计约3000条信息,不但利用谣言连续攻击杨澜、张海迪等名人,还将矛头对准了铁道部、红十字会,造成恶劣社会影响,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另外,现实世界真实信息欠缺透明、公开,也给了网络谣言得以滋生的土壤,有些时候,正是有些政府部门的出言不当、对事实真相的隐瞒,把网民逼进了网络谣言的陷阱,让网民很容易被“忽悠”。
依据材料的事实谈谈网民应该怎样正确参与网络生活。
从2014年4月起,北京三联韬奋书店正式开始24小时营业。随后,“24小时书店”的经营模式迅速推广到全国,遍地开花的24小时书店将“一张书桌、一盏灯光”留给了深夜热爱阅读和思考的人们。
“24小时书店不仅是营业时间的延长,更重要的是它带来了一种经营理念的改变”。杭州“悦览树”24小时书店创造性地与民营咖啡馆使用,将“悦览树”真正打造成一家“能卖书的咖啡馆、能卖咖啡的书店”。
北京三联韬奋书店把“升级服务、提升读者阅读体验”作为书店的生存之道。自开放24小时营业以来,不仅更新了部分书架书台,增加了阅读书桌、阅读凳、阅读灯、阅读垫,还开设了免费WiFi,给读者提供了一个舒适自在的阅读环境。该书店经理说:“知识面前,人人平等,我们欢迎所有的读者来韬奋书店进行体验”。
转变经营模式、提升服务意识,让24小时书店经营成果喜人。据统计,北京三联韬奋书店从试营业到7月下旬,零售额比去年同期上涨了66.67%。
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分析“24小时书店”经营模式的积极意义。
食品卫生安全是保障人类和公共卫生的重要课题。随着在乳制品中出现三聚氢氨造成社会关注的食品安全事件以来,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控已成为政府和社会关注的重大问题。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深刻变革时期,食品产业层次不高,从业人员素质相对较低、缺乏法律意识和道德约束;监管体制缺陷,监管部门多、职责不清;执法问责不严,有时存在人情执法现象,因此食品安全问题频频发生,不断刺痛人们的敏感神经,考验着公众的心理承受力。
结合材料,分析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经济生活原因并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知识说明怎样让人们吃上放心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