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研究发现 向脑中输入电流可抹去患者痛苦记忆
中新网12月23日电 据华尔街日报中文网报道,近期有研究发现,向脑中输入电流可以抹去人们不愉快的记忆。这是科学家在更好地治疗心理创伤、精神疾病和药物成瘾等疾病的研究过程中迈出的又一步。
在一项试验中,科学家首先藉助文字和图片向患者呈现一则令人烦恼的故事。一周之后,科学家会提醒患者回忆这个故事,然后对患者实施电休克治疗(即人们熟知的电击疗法),结果是患者完全忘记了这个痛苦的故事。
荷兰奈梅亨拉德伯德大学神经科学家克勒斯说:效果非常明显,我们在所有受试者中都观察到了这一效果。克勒斯是这篇研究论文的主笔,论文周日发表在《自然神经科学》杂志上。
这项试验让人想起《美丽心灵的永恒阳光》这部电影,影片中一对感情不和的情侣抹除了彼此的记忆。
科学界多年来也一直在进行相关研究。在暴露疗法中,医生以一种不具威胁性的方式让患者频繁暴露于所恐惧的事物中,帮助他们直面内心的恐惧并逐渐弱化其恐惧反应,这个过程被称作“消退法”。一些研究人员还对抗焦虑药物“心得安”进行试验,希望有朝一日能选择性地筛除人们不想保留的记忆,或是与吸烟、吸毒或情感创伤联系在一起的记忆。
科学家们曾经认为,一段记忆一旦印在脑子里就会永久保存下去而无法更改。过去,治疗焦虑症患者的办法是让他们创造新的记忆以克服恐惧。然而旧的记忆保存不动,并可能随时被重新激发出来。
大约在10年前,科学家有了一个意外的发现。当提醒实验室中的啮齿类动物回忆过去的恐惧场景时,脑中的那段回忆会暂时呈现出不稳定状态。如果不采取措施,那段记忆会再一次稳定下来,并深植于脑中,这一过程被称作“再巩固”。
但如果将某些可以干扰“再巩固”过程的药物直接注射进啮齿动物的脑中,动物的恐惧记忆会被彻底抹除。而且关键在于,其他记忆并没有被抹去。
至于能否对人脑的“再巩固”过程进行干预,则被认为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因为向人脑中注射药物风险较大。克勒斯和他的同事们找到了一种可以绕开这个问题的办法。
他们的试验对象是39名因患有严重抑郁症而接受电击治疗的患者。在电击治疗中,医生给患者使用肌肉松弛剂和麻醉剂,并让电流通过患者大脑的部分区域,电流可引发疾病短时间突然发作,有助于治疗抑郁症。人们还不清楚这种疗法的原理,一些科学家猜测是电流改变了血流模式或大脑的新陈代谢,还有人相信是电流促使脑部释放出某些可以抗击抑郁症的化学物质。
接受电疗的患者通常都是在试用了各种其他治疗方法均不见效(包括最强力的药物)后转而接受该治疗的。
这项工作还远没有完成。科学家还不清楚这种记忆抹除是暂时还是永久性的。而且,尽管这一技术在抹去简单故事的记忆方面可能有效,但科学家还需要证明它能够让人忘记真实世界中的悲惨经历。
一些研究人员力图研发出较电休克疗法更好的治疗办法,他们正在对“心得安”进行试验,这种药物可抑制一种强化巩固记忆的荷尔蒙的活动。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的神经科学家纳德尔希望在明年夏天能够请到约50名有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病人参与测试这一药物。
多年来,科学家一直在进行抹去痛苦记忆的相关研究。根据文意,这些研究经历了______疗法→新记忆克服法→________疗法等几个阶段,一些研究人员还在研究较电休克更好的疗法。( 4分)
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在暴露疗法中,医生根据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让患者害怕的事物反复在患者面前出现,帮助他们直面内心的恐惧并逐渐弱化其恐惧反应,从而筛除了他们大脑中不想保留的记忆。
B.一段记忆一旦印在脑子里就会永久保存下去而无法更改,只有让他们创造新的记忆以克服恐惧,才能消除头脑中不愉快的记忆。
C.科学家提醒实验用的啮齿类动物回忆过去的恐惧场景时,脑中的那段回忆会暂时减弱或消失;但是稍后又会再一次稳定下来,并深植于脑中。
D.一些研究人员研发了比电击疗法更好的疗法,他们对一种叫“心得安”的药物进行了试验,抑制了一种荷尔蒙的活动,这种荷尔蒙能强化或巩固记忆。

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在电击治疗中,医生给患者使用肌肉松弛剂和麻醉剂,并让电流通过患者的大脑,引发疾病短时间突然发作,让抑郁症患者的病理特征凸显,便于医生诊断,从而彻底康复。
B.在电击疗法中,电流改变了血流模式或大脑的新陈代谢,促使脑部释放出某些可以抗击抑郁症的化学物质,使严重的抑郁症患者从此消除痛苦。
C.藉助文字和图片向精神患者或心理患者呈现一则令人烦恼的事情。一周之后提醒他回忆这件事,然后对他实施电击疗法,能让这些患者的病情在一定时间内得到适当的控制。
D.科学家已经证明了电击疗法能够让人忘记真实世界中的悲惨经历,虽然科学家还不清楚这种记忆抹除是暂时还是永久性的,但其效果非常明显,是毋庸置疑的。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寿光8万农民工“寒冬”不失岗
崔永刚王德贞
本报寿光12月29日讯 今天上午,虽然天寒地冻,但寿光市侯镇项目区内却是春意盎然。山东联盟化工集团在此举行新员工宣誓上岗仪式,25岁的农民工王发亮和46名工友经过1个月的岗前培训,今天正式上班,从此成为寿光8万农民工大军中的一员。
正当一些地方的很多企业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纷纷裁员应对经济“寒冬”时,寿光却是另一番景象。寿光市总工会副主席李仁光说,目前全市有大小企业4 088家,其中的8万名农民工,已全部纳入工会组织。为保障农民工权益,寿光市总工会发出了《致厂长(经理)的一封信》,倡议企业理性应对危机,不做“经济性裁员”,这一举措得到了城内企业的集体响应。山东默锐化学有限公司是一家出口型企业,虽然经营遇到暂时困难,但是1 000多名职工无一下岗。公司总经理杨树仁认为,让职工有稳定的收入是企业的社会责任,而且熟练工人也是企业的宝贵财富,裁掉容易招回难。杨树仁说:“关键时刻要有担当,企业愿做农民工的‘挡风墙’。”
目前在寿光,农民工不仅没有因经济“寒冬”而失岗,今年全市146亿元的工业投入还催生了近万个就业岗位,又吸纳了8 622名农民变工人。仅山东联盟化工集团今年就开工了5个项目,新招进了951名农民工。
“寿光企业能从容应对危机,被称为‘寿光模式’的银政企合作,功不可没。”山东社科院研究员秦庆武介绍,寿光的银政企合作,就是由政府建立中小企业协会和政策性担保公司,为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支持。至今,作为银企“红娘”的担保公司,已为寿光25家中小企业提供了4 550万元贷款担保,助其在“风雨飘摇”中站稳脚跟。
工业之外,快速发展的服务业也生成了一汪就业“活水”。近日,寿光全福元超市东城店开业,新聘800多名农民工;银座商场寿光店临近开张,又推出1 600个招聘岗位。据悉,已有10家大型卖场先后落户寿光。
从今年10月下旬开始,寿光市职业介绍中心专门设立了“失业农民工登记服务窗口”,该中心主任刘月祯今天告诉记者:“到目前为止,前来登记失业的人数为零。”(有删改)
这则新闻的导语有何特点?好处是什么?试加以评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晚清名臣沈葆桢
沈葆桢的故居在福州城区宫巷11号。这是一幢建于明代天启年间的大宅,面积达1 500平方米。当年的沈宅布局严谨,装饰富丽。1936年,客居福州的郁达夫,曾对这条巷子有过这样一番描写:走过宫巷,见毗连的大宅,都是钟鸣鼎食之家……两旁进士匾额,多如市上招牌。
沈葆桢有三个身份:林则徐的外甥兼女婿、大清船政大臣兼通商大臣、两江总督兼管台湾。这三个响当当的身份,也勾勒出他非凡的一生。
1865年,沈葆桢的母亲过世,朝廷终于给了他27个月的假,沈葆桢回到家里过了几天清静日子。在他留下的大量家书中,几乎每封信都要嘱咐子女读书,并告诉他们,读书主要是为了立品做人,做官倒是其次。可惜那时国家正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困境,无法让人有一丝的安宁。
1874年,日本进犯台湾后,沈葆桢被派往台湾加强防务。此后,他兴建台南的亿载金城和台湾最南端的恒春城,建设苏花公路前身、新中横公路前身等,废除渡台禁令,鼓励民众到台湾开垦,促成了台湾政治、经济中心由南部转移到北部。2009年,台北市政府为了纪念沈葆桢,将市政大厅命名为“沈葆桢厅”。
1879年7月,久受病痛折磨的沈葆桢在南京与世长辞。他告诉儿孙“究竟笔墨是稳善生涯,勿嫌其淡”。(原文有删改)
本文第一段引用郁达夫的话有什么作用?请简要概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资料显示,虽然30年来中国县级行政区总数变化不大,但市辖区(县级)数量增长了一倍,县级市则增长了三倍。中国式城市化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只不过是“换户口”,开放城市户籍限制也只是“顺水人情”:让中小城市数量迅速增加,真正的城市化和人口膨胀仍集中在大城市。这种速度喜人但深度不足的“城市化”,只会使中小城市户口的“贬值”、大城市的“肥胖症”更加积重难返。 (选自《中国新闻周刊》,有删改)
试分析画线句子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那天下午要赴一个宴会去,我要许先生给我找一点布条或绸条束一束头发。许先生拿来米色的绿色的还有桃红色的。经我和许先生共同选定的是米色的。为着取笑,把那桃红色的,许先生举起来放在我的头发上,并且许先生很开心地说着:
“好看吧!多漂亮!”
我也非常得意,很规矩又顽皮地在等着鲁迅先生往这边看我们。
鲁迅先生这一看,脸是严肃的,他的眼皮往下一放向着我们这边看着:
“不要那样装饰她……”
许先生有点窘了。
我也安静下来。
鲁迅先生在北平教书时,从不发脾气,但常常好用这种眼光看人。许先生常跟我讲,她在女师大读书时, 周先生在课堂上,一生气就用眼睛往下一掠,看着她们,这种眼光鲁迅先生在记范爱农先生的文字曾自己述说过,而曾接触过这种眼光的人就会感到一个时代的全智者的催逼。
我开始问:“周先生怎么也晓得女人穿衣裳的这些事情呢?”
“看过书的,关于美学的。”
“什么时候看的……”
“大概是在日本读书的时候……”
“买的书吗?”
“不一定是买的,也许是从什么地方抓到就看的……”
“看了有趣味吗?!”
“随便看看……”
“周先生看这书做什么?”
“……”没有回答,好像很难答。 (节选自萧红《回忆鲁迅先生》,有删改)
文中画线的语段运用了什么叙述方法?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办学近20年来,通过培养人才,蒋风教授将儿童文学的火种播撒到全国各地,同时也收获了学员“成名”的喜悦。汤汤,原名汤宏英,小学教师,读了蒋教授的研究班后,试着写童话,一发而不可收。她的童话获得冰心儿童文学奖新作奖、儿童文学奖、《儿童文学》擂台赛铜奖……用蒋教授的话说,几乎所有儿童文学大奖她都拿了。学员阿甲,在网上建起一个童话部落——红泥巴网站,成为首家最受孩子们喜爱、家长教师信任、儿童文学专家和出版者关注的儿童阅读网站。正因为教授的严格和学员的“出息”,这个“非学历儿童文学研究生”教育具有了较高的含金量。
(选自《文汇报》《蒋风:60载播撒儿童文学火种》,有删改)
该段是怎样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介绍蒋风近20年的办学成就的?请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