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世界某区域海沟的分布示意。完成下列各题。图中M海沟的成因是
A.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张裂 | B.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碰撞 |
C.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挤压 | D.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的张裂 |
图中甲、乙两地
A.全年受副高控制,干旱少雨 | B.夏半年的盛行风向相同 |
C.全年受信风控制,干旱少雨 | D.冬半年的盛行风向相同 |
下表是四川省某山区县1961年和2005年有关情况的统计资料。据此回答13~15题。
![]() |
1961 |
2005 |
耕地面积(km2) |
400 |
521 |
森林面积(%) |
36.79 |
20.46 |
气温年较差(℃) |
24.1 |
27.6 |
年降水量(mm) |
1 369 |
1 087 |
雨季地表径流(亿m3) |
7.1 |
8.2 |
水土流失面积(km2) |
61 |
108 |
粮食总产量(万吨) |
9.6 |
11.9 |
人口(万人) |
41.5 |
60.1 |
下列数据中,呈上升趋势的是
A.人均耕地面积 | B.人均森林面积 | C.人均水土流失面积 | D.人均粮食产量 |
下列因果关系正确的是
A.人口增加→开垦耕地→森林面积减少 |
B.开垦耕地→粮食产量增加→人口增加 |
C.降水减少→森林减少→气温年较差增大 |
D.森林减少→气温年较差增大→水土流失面积加大 |
与黄土高原相比,该县因水土流失在单位面积上的经济损失更大的原因是()
①降水变率大②土质疏松③土层较薄④人口密度大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读山西省原煤生产图,回答11~12题。图中表示的是我国在加强能源基地建设方面采取的哪项措施
A.扩大煤炭开采量 | B.提高晋煤外运能力 |
C.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 | D.提高能源工业的经济效益 |
属于缓解交通运输压力措施的是
①加强铁路运输建设②辅以公路建设③变输出煤为输出电力④发展炼焦业
A.① | B.①②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读我国2000年与2007年能源消费结构图,回答9~10题。通过两图的对比,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我国石油的消费量在减少 | B.煤炭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在增加 |
C.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不尽合理 | D.洁净能源的比重在上升 |
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对山西能源基地的影响表现为
A.提供了广阔的消费市场 | B.提供了便利的交通运输 |
C.提高了煤炭的开采水平 | D.提高了煤炭的经济效益 |
读我国某山区公路规划线路设计图,回答5~7题。图中公路沿线甲、乙、丙、丁四地中,海拔最高点出现在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若甲、丁两点之间的直线距离为40千米,要在边长为2米的图幅中完整绘制该区域图,所选用的比例尺应为
A.1∶40 000 | B.1∶200 000 | C.1∶4 000 | D.1∶20 000 |
图中公路规划方案中能反映出山区公路建设中应遵循的原则是
①尽可能连接居民点
②在山谷中应尽量避开陡坡
③在陡坡段增加“之”字形弯曲
④尽可能避免跨越河流
A.①④ | B.②③ | C.①② | D.③④ |
读“黄河主要支流年输沙量2004年统计表”,回答3~5题。
河段 |
支流 |
集水面积 (km2) |
年径流量 (108m3) |
年输沙量 (104t) |
① |
洮河 |
24 973 |
53.0 |
2 760 |
湟水 |
15 342 |
24.7 |
2 000 |
|
② |
无定河 |
30 217 |
14.1 |
16 800 |
汾河 |
28 728 |
26.1 |
3 900 |
|
③ |
渭河 |
106 493 |
98.9 |
43 500 |
泾河 |
43 216 |
21.7 |
28 700 |
|
④ |
沁河 |
12 894 |
19.1 |
724 |
大汶河 |
8 264 |
16.3 |
195 |
平均含沙量最大的支流是
A.泾河 | B.渭河 | C.汾河 | D.无定河 |
黄河中游地区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重点是
A.改良盐碱地 | B.保持水土 | C.解决农村燃料不足 | D.治理风沙 |
黄河水能开发主要在
A.中下游 | B.中上游 | C.上游和下游 | D.下游 |